国足新西兰拉练式热身,两场比赛只打进一个入球,为国足进球的是来自天津队的前锋巴顿。巴顿也是中国队为数不多给新西兰当地媒体留下一定印象的球员。不过,巴顿已经快28岁了,虽然入选国家队一段时间了,但对于国家队来说,他还只是一位新人。
我们似乎很习惯于“小将巴顿”这个称呼,总感觉这是个年轻球员。有些球员可能是“永远年轻”,总是让人觉得他才初出茅庐。当年北京队的前锋南方,也是二十大几了,还被称作“小将南方”。当年南指导的那个“小将”名头,多少还有点戏称的成分。而现在很多球员被叫做“小将”,更多是因为球员不够成熟,或者是真正踢出来的晚,巴顿更像是后者。
巴顿出道的时候,受惠于U23政策。当时北京队里缺少边路攻击手,时任北京队主教练的谢峰在中途接手球队前,一直从事青训工作,对预备队的球员很熟悉,巴顿得以被提拔到一线队中。而他鲜明的技术特点,很快在球队里有所展现。
巴顿受惠于U23政策,但也受困于U23政策。要知道一名球员不可能年年U23,很多享受“优惠”的U23球员,在超龄之后立刻陷入困境。没有了政策的保护,就没有了场上位置。大多数这样的球员,本身还是实力不够。不过,巴顿与这些球员还是有区别的,也许他的状态有过问题,但就球员自身的条件来说,巴顿即便没有政策保护,也具备在中超打首发的实力。遗憾的是,在北京队经历了几任教练,巴顿始终没有立住脚。好在他能及时“止损”,在天津队找到了自己的空间,成为天津队攻击线不可或缺的人物,也终于得到国家队的青睐。
但是回头再想想,如果巴顿之前弯路走得“短”一点,更早踢出来,那是不是会为国家队和俱乐部做出更多的贡献呢?中国足球确实缺少人才,但缺少并不等于没有。巴顿同期的一名非常有才气的中场球员,就是因为在U23政策以及球队对本土年轻人不信任的夹击中沉沦,如今只能混迹于低级别联赛。联赛对年轻球员缺乏信任也缺乏耐心,中超里像徐正源那样敢于提拔小将的教练并不多。之前U20国青队表现出色,但这些孩子真正让人关心的是他们未来在职业联赛里的发展,如果出场机会寥寥,再有天赋也会被埋没。大器晚成是个褒义词,但希望真正的“大器”,还是能早点儿出来的好。
□本报记者 段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