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虫治虫” 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慢就业”也可以成为 年轻人上岗前的加油站
乐器产业奏响 乡村振兴“幸福曲”
春季乡村百家宴 特色旅游促共富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山东滨州: 足不出户“挣工资”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就业”也可以成为 年轻人上岗前的加油站

 

作为最大民生的就业,多年来一直是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同样,在疫情期间的实现就业,更让就业来得格外不容易。我注意到,即使这样,一些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很多时候会出乎人们的预料,如近年来出现的“慢就业”。

据媒体报道,吉林大学在前不久举办的2023届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256家名企前来招聘。不过很多人都忙着备考公务员、选择“不就业拟升学”的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升高。由于疫情的原因,让年轻人多样的职业理想被打乱,在就业观念上,他们很像祖父母那一代,青睐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慢就业”成为一种新趋势。在没有好的就业选择时,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等待时机,表现出了一种求稳的心态。

从这个就业动态可以看出,对不少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与其找一个自己不大认可的职业,不如更多地储备能量,放慢脚步,寻找新的机会。如考研、考公务员、在不就业的“间隔年”里去旅行、去创业考察、去支教等,这就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慢就业”现象。

在“慢就业”的脚步中,年轻人可以有机会、有时间进行职业规划、职业展望。甚至在此时,学点就业的技能,这无疑能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缓冲期。

也应当承认,“慢就业”未必适合所有的年轻人。“慢就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与较高的经济成本,这对那些经济状况不大好的大学生不太适合。我还记得,前几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调查数据,72.9%的受访者表示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如此高的“慢就业”比例,实在令人吃惊。

面对越来越多的、日益增长的“慢就业”,已经成为引起社会热议的一个社会现象,虽然从社会舆论看似乎很包容这个现象,但是对那些绝大多数“慢就业”的年轻人来说,慢并不代表着一味躺平和消极,而是一种秣马厉兵的紧张修炼,其内心压力绝不次于走入职场的年轻人。

应当看到,“慢就业”如果作为为即将就业做一个铺垫和人生、技能修炼还是必要的。试想,一个从小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一旦突然走入职场,肯定会不适应,甚至会走不少弯路。而把自己就业轨迹适当放慢,来一个适当的放缓与补充,实际上是以慢治快,以慢求得更多的职场技能储备,谁说这不是一个人的凤凰涅槃呢?

当然,慢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慢”而“慢”。短时间按下就业“暂停键”,是为了新的起步和腾飞。这很可能比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职场,要更加从容一些。当然压力也还会大一些。因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赛道。无论是考研、考博、考公务员,还是自主创业、进入职场,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技能储备。职场即人生。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就决定了你的人生向度和宽度。而社会经验、职场历练又是绝大多数年轻人所缺乏的,亟需迅速补课和完善。

应当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慢就业”现象也需要全社会的深入思考。如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是否完善和及时跟进;大学生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应当加大;社会给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还应当更多而不是越来越少;此外,对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一段时间的职业试验或实习,也是是必要的。

如今“慢就业”的现象,折射出了就业市场上的一些问题,亟需我们深入思考,并不断完善年轻人就业的赛道。不管是“快就业”还是“慢就业”,都需要社会多给予年轻人助力,适度的“慢就业”,也可以成为青年快速实现就业转换的“加油站”。

□赵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