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特殊的希望工程”中守护“少年的你”
用志愿服务在区域传递温暖与爱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特殊的希望工程”中守护“少年的你”
——记密云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珍君
 

她参与人民法庭建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收获成就感;她着力打造“多元调解+速裁”模式,展现高效为民服务“加速度”;她深耕少年审判,用心守护“特殊的希望工程”……这是密云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珍君十余年坚守司法战线,维护公平正义的平凡故事。

“在岁月流转、坚守梦想中,我有幸见证了法治建设的磅礴力量,从司法体制改革到智慧法院建设,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民生司法保障,法治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回首过往,刘珍君坚定地说:“因为在奔赴热爱的路上,我每一步都全力以赴。十余年芳华岁月,我逐梦生长。”

在“鸡毛蒜皮”中执着坚守

收获满满成就感

“2009年,我怀揣着维护公平正义的梦想,走进了密云区人民法院。2015年,我从研究室调到双井法庭,成为一名人民法官。”刘珍君告诉记者,初到法庭,她经手的案件多是村里的家长里短,矛盾和纠纷看似不大,但关系着乡亲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让群众满意,刘珍君在酷暑时节下乡清点树木,被蚊子咬的全身是包;奔走于田间地头,遇上下雨天,回来时就成了“泥腿子”;驱车200多公里现场审查每一个细节,只为还原事实真相;乘着夜色到百姓家里开庭调解,为的是不耽搁乡亲们的农耕时节。“就是在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我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刘珍君坚信,每一次法庭上的细思明辨,巡回路上的千里奔行,田间地头的释法明理,法槌起落间的细细思量,都彰显着法院人不变的初心,这既关乎梦想、关乎坚守、关乎奉献,更关乎一名法官对于当事人的情怀与爱。

为抓好人民法庭建设,刘珍君不断创新机制,推动建设全区首个“社区法官工作站”“法官+”美丽乡村建设法律服务工作站,积极开展“巾帼在行动”等活动。而在每一次工作创新中,她都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人民法庭不仅要履行好司法裁判的职能,更要在服务大局、推进社会治理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人民法庭奏响更好为民服务的新乐章。”

四年间,刘珍君先后在北京法院第四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中获得“民事审判业务标兵”称号,获得“第十届北京市法院系统先进法官”荣誉,并带领团队获得北京市法院首届“先进审判团队”称号。她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荣誉和勋章背后是我们每一个并肩作战的伙伴,是坚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会尽百分之百努力’的倔强,是执着于每一件‘鸡毛蒜皮’的坚守。”

打造“多元调解+速裁”模式

为民服务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法院收案数不断增长,受理案件不论繁简全部进入诉讼程序。这一方面增大了法院办案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因此“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应运而生。

2019年,刘珍君成为一名化繁为简的速裁法官,如何“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出符合密云区域治理特点的有效路径,打造“多元调解+速裁”模式成为新的挑战。

“公正是基础,效率是保障,作为法院的‘轻骑兵’和‘冲锋队’,我们在摸索中创造性地提出‘一驱四化’多元调解工作模式,推广适用《“多元调解+速裁”团队审判工作流程》,带着速裁团队与时间赛跑,同频共振,攥指成拳,实现了法官多办事、群众少跑腿、纠纷就地解,以机制优化提升诉前纠纷的吸附化解能力,用速审速裁跑出了为民服务的‘加速度’。”对此,刘珍君倍感骄傲。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刘珍君带领审判团队积极适应在线庭审、电子送达、电子证据审查等在线诉讼规则,制作线上系统“使用指南”,并先行先试,首次通过网络向当事人送达了密云法院民事判决书。“手掌上的司法服务,如今已经实现了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开庭、送达一站式解决。”刘珍君笑着说,这是十年来智慧法院建设的一个缩影,看得见,摸得着,解决了当事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凝聚着司法为民的拳拳心意。

“多元调解+速裁”让正义提速,在刘珍君看来,这十年,变的是更加阳光高效的司法服务,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和循法而行的热忱。

深耕少年审判实务

守护“特殊的希望工程”

未成年人审判也被誉为“特殊的希望工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之下。

2022年,刘珍君和团队的同事们接过了少年审判的接力棒,同时也接续了这一领域法官的使命和情怀。“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在这200多天里,我曾为受伤的幼小心灵垂泪,也曾苦口婆心地教育犯错的少年,更为助力迷途少年回归社会在法庭内外奔走。”刘珍君介绍,在此期间,她第一次将家庭教育指导引入庭审程序,弥合修护亲情关系;第一次录制法治微课,做客媒体直播普法,播撒法治阳光;第一次作为法治副校长,与同学们一起思考一起欢笑,为他们带去法治信仰的星星之火。

“此时,法袍于我,是厚重的责任,更是温暖的呵护。”刘珍君说,台上台下,案里案外,身为少年法官的她用满满的热爱,在“特殊的希望工程”中守护着“少年的你”。

2022年6月,刘珍君作为基层党代表参加了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展现密云法院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身为党代表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我将继续慎终如始,精益求精,将每一步走得踏实、坚定,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增添萤烛之光。”

流光易抛,十余年间,如水一样流走的是时间,不会被遗忘的是每一点付出。刘珍君说:“我们何其有幸,能够站在新征程的起点,跟着时代不断向前奔跑,回首之处,这种全力以赴和无愧于心,一定会成为最美好的青春和最深沉的幸福。”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