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苑
3上一版
 
家乡的河,家乡的桥
红袄漫话
我们的歌
春花烂漫的岭南大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乡的河,家乡的桥

 

从我记事起,山东老家村西头那条小河就一直静静地流淌着。小河好像是一道分水岭,河的东边是家乡的村庄,河的西边是村里的庄稼地,每天村里人从家中去地里劳作,干完农活从地里回家,都得经过这条河流。

小河南北走向,没有一丝弯曲,笔直得像一条线,往南看不到源头,往北望不到尽头。南北相望,小河上架设了多座桥,都是为了方便当地老百姓过往的。靠近我村的那座桥叫洪卫桥,是1966年修建的,这座桥给人的感觉是既雄伟又坚固。小桥使用率很高,每天牛车、自行车、三轮车、拖拉机和行人,熙来攘往,络绎不绝。水从桥下流,鱼在水中游,伴着汨汨的流水声,水中时时泛起一个个水泡和旋涡,与流水一起渐行渐远。小时候我常想,这条河到底有多长,它从哪里来,又流向何处……

长大了,听大人们讲,这条河名叫齐济河。一百多年前,黄河曾在山东齐河县境内有过两次决口,部分黄河水从决口处流到济阳县境内,后趁势奔向临邑县境内的徒骇河,在这个过程中冲刷形成了一条自然溜,时称齐济溜,后来叫齐济干沟,上世纪六十年代更名为齐济河。齐济河绵延三十多公里,上取黄河之水,下入徒骇河,最终东流汇入汪洋大海。

在我看来,家乡这条小河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一代代家乡人。她不但能灌溉大片的土地,给麦子、玉米等农作物输送足够的水分,竭尽所能地让家乡人五谷丰登、粮仓满囤,还能滋养两岸河堤上成片的杨树、柳树等树木,努力让它们茁壮成长为栋梁之材,以供建设美丽家园之用。

在我印象中,齐济河因为有黄河水的补给,河水多是丰盈的,这为家乡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鲁中平原,小麦一般要浇三遍水,玉米要浇两遍水,遇到干旱甚至大旱时,农作物还要浇更多水。每到浇水时节,齐济河沿岸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漫河遍野,人来人往,拖拉机、三轮车发出轰隆的马达声,抽水泵用力吐着奔腾的河水。随后,河水沿着纵横的沟渠流向各家田间地头。每到大雨滂沱、庄稼受淹时,农民们又将田地里的雨水排到齐济河里去,齐济河又承担起了排涝任务。雨季是齐济河一年中最凶险的时候,河水暴涨,有时候甚至没过桥洞直抵桥面,河水混杂着雨水,泥土夹杂着黄沙,一下子让这条小河变成了滚滚大江,如同一条巨蟒似的汹涌翻腾着冲向远方。

其实,我更喜欢风平浪静的齐济河,两岸杨柳依依,河面五六米宽,水深一两米,水流潺潺,清澈灵动,河中水草摇曳,野鱼欢实,野鸟啜饮,此情此景,宛若一位温柔美丽的姑娘一边在欣赏着优雅音乐,一边在洗手浣足、轻声细语。远远望去,小河就像一条晶莹的玉带,平缓地流过洪卫桥。洪卫桥是典型的敞肩拱结构,就像千年古桥赵州桥一样,它有一个类似彩虹式的大拱,还有两个对称的小拱伏在主拱的肩上,当河水量小时,水就从大拱过,当河水量大时,水就从大拱、小拱中同时穿过,水势磅礴。

那时候,大人小孩经常在洪卫桥下洗澡、游泳,大家根本不会什么仰泳、蝶泳,大多是“狗刨”式游泳,但这不妨碍玩水带来的快乐感和自豪感,水性好的钻到水中“扎猛子”,功夫好的站在水中“踩露水”,胆子大的跑到桥上“练跳水”,只见他们一个个从桥上纵身一跃,听到一声声“扑通”响,接着河面上腾起一个个大大的水花。值得注意的是,河底有很多蛤蜊皮,它们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片,一不小心就会划破脚。那时河中有很多鱼,都是野生的,记得在洪卫桥不远处,就有一户人家常年在这里打鱼,他们搭一木头房子,架一张无形大网,捉住许多活蹦乱跳的大鱼,这也经常吸引很多小孩子前来观看,是否打上黄河有名的大鲤鱼来。

小桥流水人家,离乡人在天涯。时过多年,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家乡的小河看一看,到小桥上走一走,看看水是不是更清了,鱼是不是更多了,人是不是更美了……

□洪建国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