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小白到技术大拿,从一线技师到副总经理,从第一款产品的发布到多款产品的批量生产,从优秀职工到劳动模范……北京锐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强用执着、专注和创新的工作态度诠释着一名劳动模范的智慧、担当和责任。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强白净的面庞上还带着一丝未褪去的书卷气,笑起来有些腼腆,说起话来声音抑扬顿挫。他说,最希望用创新思维为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深耕专业 一门心思扎根半导体行业
2011年,王强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成绩优异的他一毕业就来到了SMC(中国)有限公司,这也让他跟高精尖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专业对口,又是自己熟悉的行业,王强刻苦钻研,很快就熟练掌握各类PLC、触摸屏等工控元件,精通气缸、电磁阀、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等一系列气动相关产品。2013年,他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开发用于气缸表面打磨的全自动无心磨设备获得公司的合理化建议金奖。
时间像一个精通十八般武艺的手艺人,将王强雕刻得更加沉稳细腻,也正是这一份难能可贵的细细打磨的心态,让他在2015年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机缘巧合之下,他加入了北京锐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锐洁机器人是一家半导体高端自动化装卸载设备供应商,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其中。当时只有26岁的王强一进公司便担任起项目负责人,这对他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也是这一年,公司接到一个订单,要研发制造一台当时国内没有的设备。当时,除了一名行业领军人才之外,团队其他成员均是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小白,难度可想而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我们的团队很年轻,大家在半导体行业几乎都是一张白纸。但公司给了我们充分的信任,并在一些关键点进行技术指导。”王强说,“大家就拼着一股劲,没有想过这个项目失败会怎么样,始终坚信着一定能把它做成。”
无论是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还是严苛的外在环境,难题一点点被攻克。无数个白天黑夜,王强带领着团队,一次次进行测试,一次次调校参数,就这样不怕苦不怕累地坚持了三个半月,设备终于成功上市。直到现在,那台设备也一直在稳定地运行。
对于这个初入半导体行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次经历犹如一剂强心针,让王强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都有了坚持到底的底气。
持续创新
发扬劳模精神培养研发团队
截至目前,王强参与了设计半导体机械手臂与半导体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500余项,累计获得11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奖”,申请授权专利30余项,打破了多项国外半导体设备厂商在半导体设备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垄断。
王强主导研发的科技项目半导体装载平台“Loadport”项目是他带领技术研发团队历时1年开发出的国产晶圆传送盒装载端口。“Loadport”产品的成功试制,不仅实现了客户的定制化需要,还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不同的功能、信号,不再局限于国外标准产品,使用更灵活,市场前景更广阔。
在潜心研究技术的同时,王强还将团队管理得有模有样。他凭借自身多年丰富的技术开发管理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带领整个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助力企业快速稳步发展。“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也是个‘门外汉’,行业知识少得可怜,是公司的信任和国家的需要支撑我们走到现在。”对于自己的时代机遇,王强心存感激,如今,他把这份感激化作行动。
一方面,王强规范研发管理规章制度,提出一系列技术创新奖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加强专业知识积累。另一方面,作为公司“传帮带——师带徒”人才培养机制的带头人,他制定阶梯式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开展师带徒“传帮带”活动,帮助新职工尽快投入到整个部门的研发工作当中。他还主持多场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和设备故障分析解决的综合能力。
“其实每名职工都渴望在新的平台有所成长,所以我会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提升技能,让他们接触新项目、新领域,从而促进整个团队能力的提升。”王强说。
对于团队管理,王强从不墨守陈规,不将人定型定性,也不给大家设立条条框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我会充分地信任大家,给大家足够的创新空间。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难点和技术要求,有时候需要擅长的人在擅长的岗位,但有时候往往对这方面不了解的人,更能与项目碰撞出火花。”王强解释说,“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吸引不同行业的人,吸收他们的想法,给他们空间去发挥、去创造,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百炼才能出真知。”
在半导体这个高精尖的行业,王强不断探索、不懈钻研,朝着心中的目标笃定前行。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刘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