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说说北京民俗中的兔文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迎兔年 纳吉祥
说说北京民俗中的兔文化

 

金虎辞旧去,玉兔迎新来。汉代《论衡》云:“卯,兔也。”故生肖中“兔”对应地支中的“卯”,为“兔年”。而《说文解字》则云:“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所以“卯”又表示春意,代表蕴含着无限生机之意。

在北京民俗文化中,与兔有关的传统习俗较多,溯其渊源,多有掌故与趣闻。农历癸卯年将至,这里就和您聊聊与北京有关的“兔文化”。

老北京的吉祥物: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手工艺品,也是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被视为老北京的吉祥物。

兔儿爷由泥制作而成,大小不等,大者三尺多高,小者只有三四寸高,为兔首人身,披有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形象生动有趣。其制作先要挖泥、取泥、溜泥,再放入两面模里成型。之后要用水修坯,刮去毛刺和多余的泥,还要扎耳朵眼儿。阴干五六天后,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在身上刷层胶水后上色。兔儿爷的神韵关键在于彩绘和开脸点睛。它多以神兽为坐骑, 不同的坐骑有不同的吉祥含义。麒麟代表“麒麟送子”,瑞虎能“驱邪”,大象寓意“吉祥如意”,葫芦则是“福禄”的谐音。

每逢中秋节,北京城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还有给亲朋好友送兔儿爷的习俗。请兔儿爷就是请平安,送兔儿爷就是送祝福、送吉祥。“爷”是老北京人对地位尊贵者的敬称。“请”一尊泥塑的“兔儿”且称之为“爷”,恭而敬之地“供”起来,便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北京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代纪坤在《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由此可见,至少从明代开始,北京一带已有中秋祭月供兔儿爷的习俗了。

相传,明代的一个中秋时节,北京爆发了一场瘟疫,恐惧、绝望的气氛笼罩着整个京城。身居广寒宫的嫦娥目睹百姓的苦难,心中不忍,便派玉兔下凡为百姓祛灾除病。

玉兔下界后担心百姓忌讳自己的白色装扮,便在途中借了神像的战袍与铠甲穿上。为更快治愈所有病人,玉兔时而骑虎或鹿,时而骑象或麒麟,不辞辛苦地为百姓治病。忙碌之中双耳外露,百姓们才明白这个兔面人身的郎中是嫦娥派下来的玉兔。

直到疫情消失后,玉兔才返回天宫,百姓们非常感激他,供奉其为祛灾除病之神。由此,每年中秋便设案拜月供奉玉兔,还亲切地称它“兔儿爷”。清乾隆年杨米人所编《都门竹枝词》诗云:“团圆果共枕头瓜,香蜡庭前敬月华。月饼高堆尖宝塔,家家都供兔儿爷。”清末徐柯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称:“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故宫博物院现藏多种兔儿爷,是皇家供奉兔儿爷的遗物。

民国时期,每到八月初十前后,京城前门五牌楼、地安门外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都有卖兔儿爷的摊子,而南纸店、香烛店里也有出售的,前来请(买)兔儿爷的大人、小孩子络绎不绝。老舍先生在小说《四世同堂》里,就曾两次写到祁老爷子给孩子们买兔儿爷的情景。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兔儿爷渐渐地从中秋节家中摆设的祭月供品,演化成四时的儿童泥玩具,特别是春节时,其辟邪去灾、吉祥祈福的内涵也伴着它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是在新春庙会上,兔儿爷依旧是深受青少年欢迎的吉祥物。

兔儿爷已成为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旧京年画神祗:玉兔

年画是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京城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早期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有关,所以大多在新年时张贴于室内,既装饰环境,也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早年间京城百姓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贴年画,而玉兔是年画上的主要形象之一。

玉兔之所以成为年画上的神祗,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作为一种祥瑞的动物而被崇拜。史书上记载了许多在太平盛世时,以白兔作为祥瑞物来昭示众人的掌故。兔行走时善于跳跃,兆示着步步登高,事业有成。尽管兔子不像猛虎那样有着令百兽震惶的魄力,但它却温顺、善良、可爱,自古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特别是在多子多福的年代,因兔子的繁殖力很强,由此成为生命繁衍之神和子孙后代绵延不断的象征。

早年间以玉兔为形象的年画有“玉兔呈祥”“玉兔送福”“玉兔望月”“玉兔衔草”“玉兔兴福”“卯兔尝新”“玉兔捣药”“玉兔为月”“玉兔招财”“玉兔蟾宫”“兔归月影”等。其中“玉兔呈祥”画面上的一对玉兔代表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情人的思念,也寓意幸福生活;“玉兔送福”主体元素为两只兔子,倒挂的蝙蝠向着福字,蝙蝠勾住禄纹,寓意福到、玉兔献福、福禄双全;“玉兔望月”寓意盼望亲人早日归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玉兔衔草”画面上的“草”,是神草、仙草,而衔草的兔是繁育后代的生命之神,家有玉兔衔草,蕴含着人丁兴旺,有子孙满堂之意。

北京的迎春花:兔子花

兔子花,学名仙客来,又名兔耳花、一品冠、萝卜海棠、篝火花、翻瓣莲,原产于希腊等地中海地区,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仙客来”之名为外来译音,意为“仙客翩翩而至”,寓意吉祥如意。因花色鲜艳,花形奇特,颇受人们的青睐,被誉为“盆花之王”。有诗曾赞曰:“兔耳樱唇望月开,清风拂院扫尘埃。韶音渐起莲花落,一领霞衣仙客来。”

兔子花属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由块茎顶部生出,心形或卵形,叶片有细锯齿,叶面绿色,具有白色或灰色晕斑,叶背绿色或暗红色,叶柄较长,红褐色,部分品种香气浓郁。其花形奇特而艳丽,花色有白、雪青、淡红、绯红、玫红等。花开时,花瓣很俏皮地往上而翘,远远看去,好似小兔子在绿荫丛中玩耍,昂首翘尾,探头探脑,别具情趣。人们触景生情,便送给它“兔子花”的别号。又因其球茎形状像萝卜,叶像秋海棠而被称为“萝卜海棠”。

兔子花的花期多是从元旦到四月底,花开最好的时候,是从腊月到正月,也正是新春时节,所以被誉为“迎春花”“报春花”,尤其受到老北京人的青睐。

早年间的冬季,北京异常寒冷,冬日花卉绿植极少,只有仙客来、水仙、文竹等室内花卉。因仙客来花形如其名,又有喜迎宾客之意,是新春时节最受青睐的年宵花。

民国时期京城的花卉多来自丰台草桥一带,天不亮,花农们便肩担车载地将鲜花送到花局(店)出售,即使在寒冬时节也有鲜花出售。尤其是春节之前,花市中含苞待放的水仙、兔子花、腊梅等绿植颇受青睐。而兔子花被视为吉样花,意喻“仙客到访”,与水仙花并称为京城的“年花”。特别是红色的兔子花,盛开时给人以红红火火、热情洋溢之感,在寒冷的腊月摆上几盆,则气氛热烈,温馨宜人。时至今日,兔子花仍为京城百姓新春时节最为喜爱的花卉。

主讲人介绍:

户力平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