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既然选择了公益事业,便只顾风雨兼程
笃学慎思,做金融行政审判的守望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2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然选择了公益事业,便只顾风雨兼程
——记平谷蓝天救援队党支部书记孙艳丽
 

“加入蓝天救援队后,虽然有辛苦,但更多的是在奉献和付出之后收获的快乐。”孙艳丽2018年10月27日加入平谷蓝天救援队,任救援队秘书组组长,2021年起担任平谷蓝天救援队党支部书记。

在平谷蓝天救援队队部,悬挂着很多锦旗,这些锦旗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寻人助人、解群众之忧的故事。这其中,绝大部分搜救任务孙艳丽都曾亲身参与。加入平谷蓝天救援队以来,她不仅领衔处理救援队后台事务管理,更积极参加了前线的救援、保障、寻人、急救培训、防疫消杀、河南抗洪救灾等任务。4年多来,她参加各类应急和救援任务共55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3845小时。

坚守阵地

为救援公益之路烙印留痕

2018年10月27日,在孙艳丽45岁生日的前两天,她与蓝天救援队结下了不解之缘,逐渐成长为救援队的中坚力量,她的生命从此多了一份公益牵挂。

“我之前也一直在做公益志愿者,但是没做过救援类志愿者。当时在朋友圈里看到平谷蓝天救援队的介绍后就主动报名了。”孙艳丽告诉记者,她的想法很简单,觉得作为一名志愿者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让自己学到一些急救技能,对自己和身边人都是一件好事。

加入平谷蓝天救援队后,孙艳丽负责的主要工作是秘书组工作。起初,秘书组面临人力不足的窘境,她就边干边学虽已过不惑之年,却拾起了年轻人玩的编图等软件,不断地突破自我。有新人加入进来后面临经验不足的尴尬时,孙艳丽就将自身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队员。

在孙艳丽的带动下,平谷蓝天救援队秘书组勤于摸索、学思结合,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秘书组做了大量的队务整理、组织报名、见面会、宣传、培训等工作,使平谷蓝天救援队的力量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来,并不断吸收到有公益心的新队员。

当前方队员冲在救援前线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留下照片或资料,是秘书组记录下每一次救援行动的详细情况、每一位队员的公益奉献时长,整理好每一次救援行动的影像资料,为全体队员的救援公益之路烙印留痕。“这是对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最好的致谢、致敬!”孙艳丽说。

尽己所能

执着追求公益情缘

孙艳丽加入秘书组时正是平谷蓝天救援队建队初期,没有队部,专业的救援装备也由队员们集资购置。不仅如此,队伍还面临着队员少、任务多的状况,一旦有任务,所有人都要上。孙艳丽也常常要跟着大家一起到现场参与救援。

“只要有任务,大家就全部都上,跟打了鸡血似的。”孙艳丽回忆说。

孙艳丽记得清楚,一次为了寻找一位走失的老人,队员们在一片芦苇荡搜索了10个多小时,最终安全地把老人解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几乎没有休息,一门心思要尽快找到老人。

“直到现在我们也都是这种心情——不管多苦多累,只要最后救援结果是好的,大家的付出就都是值得的。”孙艳丽说。

其实,在蓝天救援队参与救援是一项公益活动,孙艳丽和队员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孙艳丽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就都给了蓝天救援队。如果遇到需要人手的大型任务,孙艳丽也会申请休年假以参与救援工作。

“这几年,大家对蓝天事业越来越理解、越来越认可,我们单位的领导也很支持。但我自己心里清楚,一定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干公益也不能耽误本职工作。”孙艳丽说,遇到实在协调不了的时候,她就选择做好后台工作。当队员们冲在一线的时候,她会通过微信和电话进行沟通,跟进任务进展情况,统计队员们的出任务时长,做好信息收集、档案管理等工作。

随着队伍逐渐壮大,如今,平谷蓝天救援队拥有1000多名在册队员。在执行平谷区丫髻山山火救援、深山寻人救援,防疫消杀等应急事件中,孙艳丽本可以在后台坚守岗位,做好秘书组的工作即可,但只要有前方队员需要支援时,她会毫不犹豫地赶往现场,开展采编、背水灭火,扛起弥雾机在瓦砾泥水中搜救遇难者等工作。

意志坚强

赢得群众高度赞誉

“不怕吃苦、意志顽强”这八个字是队友们对孙艳丽的评价。

在参加平谷区丫髻山山火救援任务时,孙艳丽在前一天刚刚和几名队员一起到房山区协助执行走失人员搜救任务。即便如此,当接到火情之时,她一方面尽快安排后台秘书发出报备通知,一方面直接进入报备群等候前线任务安排。很快,平谷蓝天救援队就接到了平谷应急局指挥部的任务指示:携带工具上山灭余火。孙艳丽还没合眼休息一下,一身蓝衣还没来得及从身上脱下,就又投身到新的山火救援任务中。

面临体力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孙艳丽只有一个决心,那就是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她和其他队员一起再次上山,查找余火,直到筋疲力尽。其他队员让她休息,她只是坐坐,就背上水箱二次上山,浇灭余火区的火点。

2021年7月,河南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平谷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发出号召,组织救援队驰援。7月23日,孙艳丽和队员们带着装备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米河镇。

“之前已经有两批队员先期抵达展开救援,在救援过程中发现缺少一些装备,我们就带着装备过去了。”孙艳丽回忆说,当时条件艰苦,积水最少的地方也到了膝盖的高度,他们一出去救援就是一整天,路边看到有补给点,就领个面包补充体力,往往再回到营地就很晚了。救援结束后,孙艳丽才发现自己皮肤被晒得开始脱皮。

“人不能只管自己家门口的事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一定要尽一份应急救援人的力量。”回忆当时的艰苦环境,孙艳丽说自己毫不后悔。

让孙艳丽印象深刻的还有今年1月在平谷区金海湖打捞落水者的经历。

“那是两位70多岁老人,家属猜测是偷渔落水失踪。当时,冰面很厚,只能一点点破冰寻找。”孙艳丽当天也来到现场,负责后勤保障、装备筹集等工作。

3天的时间里,孙艳丽为在冰面上破冰的队友揪着心,为打湿衣服、袜子的队友递上保暖装备。在背景是白色的冰天雪地里,孙艳丽看着两位身着红色救援服的队员拉着担架艰难地行走在冰面上,40多分钟后抵达岸边将担架交到岸上的队友后,气喘吁吁地直接躺在冰面上。

“应急救援不仅又苦又累,危险性也挺高,我做的工作太普通了,那些常年奋战在一线的队友们才是最伟大的。”孙艳丽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希望更多的公益人士能够了解蓝天、加入蓝天,为民间公益救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