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带货打造农产品品牌,让村民实现增收;依托绿水青山,吸引游客量创历史新高……2021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所属4家企业分别与密云区、房山区的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协商签订了《市管国企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协议书》,建立为期5年的工作机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帮扶力度,助力集体经济增收。经过双方1年多的努力,“消薄”目标已基本实现。
当第一书记遇到“村知蔬”
一大早,在密云区西田各庄镇卸甲山村种植园区的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西山村和卸甲山村种植的蔬菜进行打包、贴标,分拣装入印有“西田·村知蔬”标签的箱子内,等待配送。西山村与卸甲山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合作,与京投公司土地开发事业部对接,共同销售农产品。
“西山村已经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增收富农,我面临的压力不小。”2021年11月,京投公司土地开发事业部信国策被选派到密云区西田各庄镇西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让基层经验较少的他心里有些发怵。驻村后第一件事,信国策就走村入户,扑下身子和村民打交道,熟悉村里政策。短短2个月,他对西山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逐渐对下一年工作有了思路,“西山村主要种植草莓、食用菌和蔬菜,但销路一直打不开,得打造我们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有了目标,说干就干。一方面,信国策结合所在单位土地开发的一些工作经验,确定了“党建引进来+产品送出去”的工作思路,围绕农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很快就完成了产品策划、样品设计、标准确认、成本核算、收益测算、财务合规流程搭建、商标注册等工作。另一面,信国策与西山村委班子深入研究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运转机制、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等问题,运用“民主决策+合规管理”治理模式,形成了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增收工作机制,逐步破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难题。
信国策说:“我们的目标是在努力完成‘消薄’任务的同时,做好做强品牌价值,打造京郊密云西田各庄绿色农产品品牌。”目前,西山村创建的“西田·村知蔬”“西田·村知果”“西田·村知味”等农产品品牌,通过线下团购和线上网购的模式,已销售到多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4万元。西山村村民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销售是问题,卖不上好价钱,通过京投公司的支持和信书记的带领,产品能销售出去了,老百姓也增收了。
依托绿水青山打造富山乐山
今年“十一”国庆长假,房山区史家营乡共接待游客493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3300人,游客量突破了历史最高点,旅游收入达350万元。史家营乡杨林水村的村民们在“十一”旅游季格外忙碌,接待了大量游客,村集体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这是杨林水村近几年集体经营性收入最多的一次。
杨林水村坐落于史家营乡西南部深山区,是一个典型的深山村,受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限制,丰厚的旅游资源缺乏产业支撑,一直没有为村集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2021年9月,京投公司所属北京轨道运营公司与杨林水村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本着立足长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双方确定了依托旅游资源树品牌,促进村乡创效益的发展思路。
面对旅游资源缺乏产业支撑的实际,通过与史家营乡旅游办的对接,首次实现了杨林水特色村景和文化元素展示的宣传片制作,轨道运营公司将百花山、百瑞谷、圣莲山等乡域旅游资源宣传素材在地铁燕房线7个站13个点位进行宣传,形成帮扶村旅游资源“地铁打包”宣传的模式,让杨林水村在疫情期间抓住了中秋节、“十一”长假等难得的旅游旺季,实现了集体经营性收入的突破。
七十二间房古银矿遗址是杨林水村的一处“宝藏圣地”,享有“北京西山有银矿,宛平县西产白银”的美誉,因地理位置隐蔽、清代之后封禁而被世人罕知。轨道运营公司通过实地踏勘、查阅古籍,编写了《“七十二间房”古银矿的研究》,让杨林水村内这一旅游独有资源的历史变得清晰起来,使得下一步旅游开发资源变资产时有故事、有说头、有价值。目前正在洽谈旅游开发及租赁项目,让游客不仅享受山区美景和洞穴探秘,更能感受历史文化并乐享其中,预计今后每年约有10万元的固定租赁收入。
据了解,京投公司结对帮扶的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全部超过10万元,实现了“两年消除、三年巩固”的帮扶目标。自2021年以来,京投公司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已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2.92亿元,消费帮扶资金近3000万元,公益帮扶资金400余万元,不断在推动支援合作地区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