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家长都会担心他们在校的生活是否适应,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为此牵肠挂肚,紧张不安,甚至有家长出现无心正常工作的状况。那么,家长们该如何缓解这种担忧呢?一起来听听有经验的家长与专家怎么说吧……
孙女士 私企员工 儿子 9岁
“幼升小”过渡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很重要
孩子要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成绩跟不上,在学校不适应,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在孩子上小学前,父母更应该注重培养的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穿衣、喝水等,对此,很多家长可能觉得“不屑一顾”,但是我想说,这些绝对不是简单的小事,相反,重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不仅能为他们的学校生活打好基础,也能让家长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担心。
记得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好几次,孩子放学回到家都是嗓子沙哑,嘴唇起皮,检查他的水壶时,我发现竟然还是满满一壶水,他一口都没喝。我这才回想起,在家时,孩子几乎没有主动喝水的习惯,都是家长端到眼前才喝几口。在幼儿园里,保育员老师会定时让小朋友喝水,所以在孩子的概念里,没有人让他喝水,他就算渴了,也没有要主动喝水的意识,而是会忍着渴继续玩,用他自己的话说:“过一会儿就不觉得渴了。”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我给他报了很多课外班,孩子会讲英语、下围棋、绘画……人人见了都夸他“很厉害”,可也是因为孩子忙着学习上课,我们尽力为他做好他的后勤工作,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个问题在孩子“幼升小”阶段被放大地表现出来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好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处处依赖别人的照料,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放心,更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由成长的快乐。
时女士 事业单位职工 儿子 7岁
家长只要看到孩子每天有进步就好
回想我儿子幼升小的时候,我也很焦虑,手忙脚乱的一阵子。我跟孩子开玩笑说,“你的好日子到头喽,以后你就是小学生了。”孩子当时还似懂非懂给我点点头。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是我自己内心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记得当时作为家长,我一一盘点了娃在幼儿园这些年学了什么。数学虽然零星学过,但不系统。也认识一些汉字,但识字量很小,更别提写字练习了。所以说,我怕孩子不够优秀,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我最担心的还是儿子从此没有了自信心。所以,孩子上小学后,我关注了孩子好一阵子,日常对孩子也是格外上心。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大人想象中的强。儿子虽然数学不系统,汉子也认识的不多,但是在学校成长的特别快,作为家长只要表扬孩子进步就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孩子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有进步就好,家长不必过分焦虑。
杨女士 文化公司职员 两个女儿
充分的沟通是消除一切紧张情绪最好的方法
说到“幼升小综合征”,家长多多少少都会经历,毕竟对孩子来说,走进小学,意味着进入新的人生阶段,而对父母来说,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无论孩子或者家长,有一定程度的不适都正常。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父母和孩子就是不断“远离”的过程,所以父母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我来说,我有两个女儿,目前一个上小学,一个明年即将上小学。我处理“幼升小综合征”最简单的法子就是跟孩子充分的沟通。
两个孩子平时是爷爷奶奶带,但是下班后,我也尽量给足孩子陪伴,尽量以开明包容的心态跟孩子交流,所以两个女儿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我说。大女儿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时,我挺紧张的,但是没有让我的情绪影响孩子。我跟女儿说,小学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你在那里,将遇到很多可爱的小伙伴,还有懂很多知识的老师们,你将走入一个有趣的新天地,在学校里发生的所有事,不管是有趣的,新鲜的,你回来都可以跟妈妈分享,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也第一时间跟妈妈分享,妈妈帮你解决。
所以大女儿就很开心的去小学了,回家什么都跟我分享,慢慢的,我们彼此紧张的情绪都慢慢缓解了,现在二女儿看着姐姐上小学那么开心,迫切等着进入小学呢。所以说,充分的沟通是消除一切紧张情绪最好的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刘晓晔
孩子的焦虑不安很多时候来源于成人
家长不用排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应该先排除一下自己的紧张和不安。孩子上小学没有说上不下去的,往往是上完一段时间后,家长问孩子“幼儿园好还是小学好”,他们会异口同声告诉你“小学好”,因为在小学可以扩展视野。
很多时候,孩子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来源于我们成人。孩子对小学是什么根本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只不过周围人,或者大人经常在家里聊这些话题,上小学吃得怎么样,能不能课间出去玩,学习能不能跟上等等,制造出看似真实其实是假象的一种紧张和焦虑。“其实您不紧张孩子就不紧张了,孩子只要有同伴跟他玩,就会很高兴的。”
我自己也曾经是一年级孩子家长,我的孩子上小学以前没有学过拼音,没有学过认字,没有上过数学班,但读一年级时适应得极好,因为孩子只要社会交往正常,保持情绪愉快,他们就会适应有同伴的集体生活。相反,即使孩子在幼儿园时学了很多知识,但如果缺乏交往能力,可能进小学后也会不适应,所以家长真的不用过度焦虑。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中心中小学德育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薛静
不要把大人的焦虑映射到孩子身上
人的恐惧心理往往来自于对陌生世界的不了解。很多家长可能离校园比较远,对学校不太了解,实际上今天的学校教育跟家长原来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举一个简单例子,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适应过程,很多学校都会跟小学一年级家长讲,可以带孩子喜欢的一个小东西来学校,不管是毛绒玩具,还是喜欢的一本书都可以,当然不能带特别大、占地的东西来。为什么这样安排?就是让孩子有一个熟悉的环境,一点点的过渡。
“有些学校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老师会跟孩子讲,你如果想去洗手间举手示意就好,但如果孩子不举手就出去,老师也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就怎么样了。”我经常进校园调研,注意到有的一年级孩子经常下座位,宛如幼儿园一般特别可爱。“老师们在开学的第一个月会用最大的宽容与爱去包容孩子,家长的焦虑有时候比孩子还多,这是不必要的。”
小学之所以神奇和美好,是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可以仰望六年级特别高的孩子,觉得那就是榜样,自己未来就像他们一样。一年级的孩子看见大哥哥大姐姐守规矩的时候,觉得自己也可以,这就是激励,就是同伴教育,在学校里面每个孩子都愿意变成更好的自己,所以愿意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毕竟每天在学校都有一些新东西要学。
所以,很多时候是家长在焦虑,孩子其实一点都不焦虑,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家长却怕这怕那,还把情绪传递给孩子。有时候孩子不理解家长,家长还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其实完全是家长把自己的焦虑映射到孩子身上。起始年级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进入真正的学习生活。我建议,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充满信心,迎着阳光、带着笑脸,走入学业阶段中最重要的开始。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 杨琳琳 余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