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北京的蔬菜、猪肉、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保障如何?11月24日,记者探访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和商超,探访疫情防控下的“菜篮子”保障。
早上7点,正是新发地市场批发的高峰时段,记者在新发地猪肉大厅看到,滚动的大屏幕上显示当天的白条猪上市量为1659头。“政府连续投放储备冻猪肉,收效明显。”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前期受交通不畅影响,白条猪上市量偏少,近期白条猪上市量逐步上升,日均超过1500头,比前两周增加13%左右。
记者在蔬菜交易区看到,车辆排队进场采购,交易活跃。11月23日,新发地市场蔬菜交易量为1.84万吨,蔬菜加权平均价为3.19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3.79元/公斤有所下降。“本周蔬菜的整体价格持续下降,主要原因仍然是蔬菜供应总体表现充足,地头收购价不断下探,使得蔬菜的整体价格继续下行。”张玉玺说。
近期,居民居家减少外出,部分餐厅暂停堂食营业,线上购买生活用品的需求显著增多,生鲜电商平台的订单量短时间内激增。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平台各站点物资充足,市民可以放心购买,只是由于骑手紧缺,造成送货时间延长。叮咚买菜已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人手招聘、内部协助送单等方式缓解配送压力。盒马也重启了“共享用工”增加保供人员数量。目前,已与海底捞、云海肴等企业达成意向,有近100人报名,盒马将加快培训,让新员工尽快上岗。
本轮疫情以来,本市商务部门指导重点超市、市场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多措并举保障重点点位运行。朝阳区商务局引导辖区内保障民生必需品的企业加大物资储备,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及时监控市场供应和价格异常波动,做好民生保障。大洋路市场则开辟了临时交易区,保留鸡蛋和肉类交易,为重点企业办理“北京市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全力保障市民“菜篮子”。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于佳 孙妍 彭程 实习记者 曹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