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带出数百名核级焊工的超级“焊”将
十余年深耕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出数百名核级焊工的超级“焊”将
——记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部核级焊工班副班长程克辉
 

16年坚守焊接岗位,让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部核级焊工班副班长程克辉先后研发出20余种焊接技术,带出数百名核级焊工。2022年4月,他作为劳模工匠代表参加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以他名字命名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华龙一号”核岛模型也分别在广东省总工会、深圳市总工会展区亮相,为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发挥了促进作用。

潜心学习

锻造焊接“王牌”

2006年,22岁的程克辉来到中建二局,拿起焊枪,成为了一名焊工。

焊接本就是一门既考验眼力、手力,又考验耐力、定力的技术活。而核电对焊接质量要求更是极高,焊缝外观不能有咬边、夹渣、气孔等缺陷。对刚入行且非科班出身的程克辉来说,要适应这个岗位的要求,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把焊接技术练好。

为了早日熟练掌握焊接技术,程克辉天天跟在老师傅后面学习,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如果一时难以理解,就默默记下,再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为了多点实操机会,车间一有活,程克辉都是第一个抢着干。“我觉得有活干是一件幸福的事,尤其是看见自己焊得越来越好,就越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程克辉说。

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程克辉终于出师了,但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一名普通的焊工,他立志要把焊接技术练专练精,在焊接领域站稳脚跟并有所作为。

此后,程克辉比以往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和练习焊接技术,先后掌握了焊条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等6种焊接方法,考取了10余项焊接资质证书,成为其所在公司拥有核级焊接资质最多的人。他还曾用7个小时完成12米长焊缝,拍片40张全部合格,刷新了该公司完成12米长焊缝用时最短的纪录。他也成为该公司在核电施工焊接领域的一张“王牌”。

2016年,为了帮助其所在公司完成《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续证,程克辉积极参与“牛腿的反变形工装夹具设计”“牛腿的组装顺序”两项创新活动,带领班组成员完成模拟件焊接的艰巨任务。

该模拟件焊接量大,内部结构复杂,操作空间直径不足1米,工艺要求变形小,难度异常高。“工艺要求要提前预热,空间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以上,焊接时隔着面罩,脸还是被烤得发红……”程克辉回忆道。

经过1个多月的奋斗,该模拟件焊缝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合格率达到100%,工件变形率为零,中建电力顺利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成为我国核系统外唯一具备核电站核岛钢衬里施工资质的土建施工单位。

勇担重任

“焊”卫华龙一号

因为技术精湛,程克辉于2016年被派参与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二期工程3、4号机组建设。

刚来项目不久,程克辉就迎来了重大考验——根据相关要求,钢衬里底板和筒体都要使用焊接不容易变形、质量要求高的埋弧焊工艺,而焊工队伍中只有他取得了埋弧焊的资质。这意味着他要单枪匹马在两个月的工期内完成52块平均长度达11米钢板的焊接工作。

这次任务除了焊接工艺特殊、工期紧外,拍片检测也是最高级别的。以往都是抽样拍片,而这次由于是首次应用埋弧焊,要求百分之百拍片,且单个气孔不能大于1.5毫米。此外,施工环境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施工时,焊缝熔池温度高达1700多摄氏度,施工要求不能出现气孔,则意味着不能吹风扇也不能让汗滴到焊缝上。“为避免返工,确保一次性合格,我只能不停地去旁边擦汗,再回来接着干。”程克辉回忆道。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程克辉加班加点,最终,凭借高超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不仅实现合格率达到100%,还提前5天完成这项焊接工作,确保现场安装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匠心传承

成就金牌师徒

一枝独秀不是春。程克辉一边打磨自身技术,还着重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更多更好的核级焊工,将精湛的焊接技术传承下去。2017年2月,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部成立焊工培训学院,程克辉成为该学院主教练之一。5年来,程克辉培训出师的核级焊工多达数百人。

2020年,程克辉作为教练负责培训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年轻焊工。他的徒弟朱瑞峰最终以广东省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全国赛,取得全国前十名的好成绩,成功拿到国家队集训的“入场券”。

回想起集训的8个月,师徒感慨良多。刚到云南华坪县后,由于国赛选拔赛全程耗时18个小时,为避免体力不支影响比赛,二人相约早上6点起床跑步。那段时间天气很冷,他们相互比赛,互相打气,靠着“必须进前十”的信念支撑着起床。

考核项目有一项压力容器焊接,师徒二人之前没有接触过。焊缝多、焊接位置复杂、外观要求高,焊缝宽窄差及余高都不能超过1毫米,成品需承受70公斤级压力……这些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攻坚目标。师徒二人刚开始焊接的时候处处碰壁,连续焊接3个成品都打压渗水,成型也不好。“当时愁的饭都吃不下,每天休息的时候都在讨论是哪里出了问题,哪里没有注意,哪里可以改善……”程克辉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焊培室里,师徒二人一遍又一遍模拟,常常一焊就是十二三个小时。最终,他们找到了原因,成功解决了问题。

“当得知朱瑞峰进入国赛前十的时候,心里紧绷的那根弦松了一下。在面对备战了六七年,甚至10年的对手,我们用了8个月时间去苦练、钻研,从早上6点的体能训练到晚上10点多的焊位关灯,感觉每分钟都不能浪费。虽然过程很难,但回忆起来很有成就感。”程克辉说。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