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古桥、古道、古树、非遗,构成古村落的独特韵味。深秋时节,我们慕名来到被列入首批浙江省级传统村落和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港廊古村落。感知古村落传统文化魅力,尽赏江南水乡唯美的景色。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西部的港廊古村落,是由港胡村和新兴港村两村的合称。徜徉其中,小桥流水老树、古街老宅巷道、斑驳的砖墙、蜿蜒的石板路、古朴的石拱桥,充满了诗情画意。
“依依堤边柳,泛泛水中舟。舟行无远近,柳影不随流。”一条温婉如玉的港廊河,由东向西沿村而过,流淌千年依旧满载故事。两岸房屋傍水而建,从村东的夏家桥,经沈四桥、毓秀桥到达村西,户户粉墙黛瓦,家家港廊相连。以港廊河为界,南岸为港胡村,北岸为新兴港村。港胡村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代朱元璋时期。湖州是江南水乡,在开通公路之前漫长一个时期内,人们出行主要以行船为主。早期这条河是湖州通往苏州、杭州、嘉兴等众多航路的必经之地,水运十分兴旺。新兴港之名最早出现在清康熙十二年刻印的《乌程县图》中,而在此之前,新兴港也曾叫做“店埭”,意思是“店铺集聚”。在水路运输时代,湖州来往于苏、锡、杭、嘉等地的航船,都要在港廊停靠歇脚或吃饭,故而这一带茶馆、酒肆、杂货铺、理发店等服务行业非常兴旺。南北两岸商铺林立,河道里舟楫相连,街市热闹非凡,可以说是一个四乡八里、颇具规模的水乡商贸中心。
沿河两岸均是拱门套拱门廊檐建筑,蜿蜒约两公里,又称“港廊”。小桥流水,青砖黛瓦、斑驳的木廊檐,凸现着古朴韵味,蕴含着旧时风情。因河成市、依水成街,至今保存着大量古代民居建筑,是浙北地区最长的古村落。随着时代进步,陆路交通运输的兴起,港廊古村落也慢慢沉寂,留下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村落。
一条港廊河,划分出南北岸不同风貌。南岸呈现典型的明清风格,拥有100余幢古建筑,西起分别为莘家门、张家门、郑家门和汤家门。它们鳞次栉比,讲述着古村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如今的北岸更像是特色文化街区,在保留古韵的基础上,建起了现代化的艺术工作室和文创产业群。已经落地摄影基地、集成美屋露营地、田里咖吧、好酒不见酒庄等新经济、新业态,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为青年创新创业搭建了新平台。
据《吴兴地方志》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港胡村汤家门曾出过一名武功超群、金榜题名的武解元——汤御龙。汤御龙自幼受家庭因素影响,精通医术、武术。在乾隆二十一年的科举考试中,以非凡的武功和“百步穿杨”的箭术而一鸣惊人。汤家门的“解元厅”也由此远近闻名,在今天的港廊古村落依然能够找到当年汤家祠堂的遗迹,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村的历史,包括汤家的解元厅在内的一系列古遗址正在进一步修复当中。
漫步古村落,整齐的驳岸,临河的美人靠,水榭连廊,以及水里惊起的一阵微澜,都让人感受到一份安宁。古朴温婉的毓秀桥、庆安桥、夏家桥等三座古石桥横卧在港廊河上,连接两岸交通,横跨南北的古桥上,记录了古村落曾经的繁华过往。伫立桥头,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尽收眼底。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保护利用古村落历史风貌,对村内古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港廊古村落又焕发新的风采。民俗文化让古村落留住了最美乡愁。在港廊古村落,有一个麦秆画工作室,朱军民正在用麦秆来展示自己眼中的世界。将业余爱好坚守20余年,变成了一项地方特色,他不断创新,点“麦”成金。作品曾多次在上海、宁波等地参展,并走出国门,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在港廊,还有徐剑平美术馆、朱大醉美术馆、根雕艺术展示,让港廊充满了文艺气息。如今的港廊古村落,虽然不再是繁闹的集市码头,但却成为包容创新的新兴舞台,更多的创意可以在这里落地生根。
一路走来,我们感受港廊古村落南北两岸的风光,触摸着古村落的前世今生,感慨岁月的印记不曾斑驳。江南水乡的清丽风光与灿烂悠久的人文内涵相映成趣,既古老又生机焕发,成为周边市民短途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林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