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扎根设备运维一线的“拼命三郎”
研发老百姓用得起的抗癌好药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发老百姓用得起的抗癌好药
——记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研发项目主管王玉洁
 

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研发项目主管王玉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研发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这个人生目标,是她在研究一种明星抗癌药——紫杉醇脂肪乳注射液的过程中树立起来的。

王玉洁研究生毕业即入职北京五和博澳,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现代天然药物和高端创新制剂的开发及转化工作。作为项目主管,她先后参与原创天然药物桑枝总生物碱和改良创新制剂——紫杉醇脂肪乳注射液的开发,并带领项目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生产工艺放大及验证、注册申报相关工作。

在王玉洁看来,癌症治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好的药物和相应的设备,另一个是老百姓能不能治得起。

2018年,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王玉洁开展紫杉醇脂肪乳的中试转化工作。整整五年,经过制作和检测无数次的循环,终于实现了临床阶段。

“药品研究开发过程会遇到不少难题,就拿紫杉醇项目的中试转化来说,当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中试线未能如期安装,导致中试工艺研发时间紧任务重。而脂肪乳本身工艺复杂,放大难度极高。”王玉洁坦言,作为一个一直在实验室工作的药品开发人员,工程设备是她的短板。

缩短药品研发的时间,就是延长患者生命的时间,必须迎难而上!王玉洁把时间几乎全放在实验室里,观察分析、研究门道,在短时间内恶补工程知识,从每一个阀门,每一条管路开始学习。

付出总能收获回报。一周内,王玉洁就熟悉了解整个中试线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从配液线安装到最后临床样品的试制成功,一年多来,她和团队一直坚守在车间一线,通过上百次的制备实验,对工艺参数不断的调整,解决了工艺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生产出合格的样品。

新药研发是一个严谨而漫长的过程,从早期的动物实验到一期、二期、三期临床,一般需要花费10年甚至更久,这不仅考验科研人员的专业性,更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面对这些考验,王玉洁都耐住了性子,甚至是沉迷于研究当中。她说:“一项成果背后,是无数次实验论证。对于出现的每一个数据,我都追本溯源,审核其合理性和真实性,保证客观、真实,为了不放过一个异常数据、一个偏差,我都要核对上百本实验记录、上千张图谱,保证不出一个纰漏。”

“当我隔着玻璃,看着一瓶瓶紫杉醇封装好,就会觉得无比自豪。研发抗癌药剂,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人生的价值。” 王玉洁说,药品研发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还有更多更好的药物等待着她去发现。“研发疗效好、老百姓能用得起的药会是我一生的目标。”

□本报记者 孙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