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印发
体操世锦赛收官 中国队再添一金
顺义区职工摄影、美术、微视频比赛落幕
追忆“小王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小王涛”

 

上周中国足球界传来噩耗,名宿王涛因病去世。为了区别另一位同名的大连球员,王涛一般被称为“小王涛”。王涛在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驰骋甲A赛场,是联赛中最出色的中锋之一,在大连队和北京队留下了无数精彩的进球。他的离世让京连两地足球界都感到巨大的悲痛。

王涛最初在重要赛事进入广大球迷视野,是1993年的全运会决赛。这支辽宁全运队由联赛中的辽宁队和大连队强强联合,队内锋线不乏国脚马林、尖刀黄崇等好手。1993年的时候,年仅23岁的王涛并不是辽宁队的绝对主力,不过在对北京队的决赛中,年轻的王涛被辽宁队主帅杨玉敏委以重任,比赛中王涛“投桃报李”给了北京队十足的压迫感,后者很难将其限制。最终,辽宁队赢得了全运会的男足金牌,那也是王涛的第一个大赛奖杯。

1994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甲A联赛开始了,辽宁队和大连队“分家各过”,王涛成为了大连队的当家前锋。1994年首届甲A联赛,大连万达队毫无争议地赢得冠军,王涛和魏意民组成的“一高一快”锋线,是当年联赛最具杀伤力的组合。而在一段时间内,“一高一快”也成为中国球队最流行的锋线配置,说王涛代表了一种打法并不为过。但王涛又与其他传统“高慢笨”的大中锋不同,他的脚下技术非常“丝滑”。王涛拥有精良的脚法,他能主罚直接任意球,无助跑的点球更是“独门绝技”。王涛一度也堪称“国安克星”,每次和北京国安队比赛,他都有出色发挥。1996年甲A大连队主场迎战北京队,王涛中场附近断球后狂奔至禁区前沿,离门20多米处远射破门,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高大中锋做出的技术动作。王涛出众的脚下技术与身体素质,让甲A诸侯“闻风丧胆”。

2000年万达队变成了实德队,锋线人才济济的大连队在进行新老交替,王涛被挂牌出售。彼时的转会并非“自由流通”,每年都要举行一个“摘牌大会”。北京国安摘到了这位强力前锋,北京球迷为此欢欣鼓舞,多少年防不住的强力中锋,居然到了北京队的“碗里来”。同样高兴的是当时北京队主帅乔利奇,这位南斯拉夫老爷子在摘牌现场握着王涛的手说了半天。其实,王涛的转会一度险些告吹,不过在国安俱乐部的坚持下,北京队还是得到了这位高中锋。王涛由于体能补测的原因,没有赶上北京队前3轮联赛,当初“盼星星盼月亮”的乔利奇也在王涛到来之前黯然下课。

3轮之后披挂上阵的王涛,立即成为北京队的锋线支柱。那时是国安的一个低谷时期,年轻球员初出茅庐,尚不具备力拼强敌的实力,王涛几乎是扛着北京队走。客场对延边队的比赛,王涛被红牌罚下且遭到追罚,国安俱乐部大为震怒,一度闹出了“退出”的风波。从这个侧面也反映出王涛对北京队的重要性。2000赛季,王涛为北京队打进13球,这一保持多年的国安本土球员联赛进球纪录直到本赛季才刚刚被张玉宁打破。王涛为北京队效力的这3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让国安扛过了最难的3年,之后徐云龙、邵佳一、陶伟等球员成长起来,北京队又成了联盟中最有竞争力的球队之一。试想如果在困难时期没有王涛,北京队弄不好就要掉级。

退役之后,王涛依然在为北京足球做着贡献,他是北京八喜足球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八喜队后来“变成”了北控、北体大,这支依然存在的球队还在延续着北京足球的一支“香火”。王涛为人低调,退役后很少在媒体前露面,但他一直没有离开足球。王涛离我们而去,但大连球迷、北京球迷永远不会忘记他。

□本报记者 段西元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