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家长如何帮助青春期孩子 正确认识性别角色?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1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如何帮助青春期孩子 正确认识性别角色?

邰怡明 绘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协办。
 

儿子早上起来弄头发得20多分钟,女儿一直在选衣服,特别在意同伴说自己不漂亮……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一个特别敏感、强烈的需求和关注。家长要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正确引导,而不是成为孩子的“一把剪子”。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呢?

丁女士 会计从业者 女儿 16岁

母亲有女子气,父亲有男子气,让孩子及早进入性别角色

我认为要想让孩子正确认识性别角色,父母要从小就注重性别认识的教育。比如我家闺女小的时候,我会跟她讲关于男生和女生的绘本。日常生活中,也是我跟女儿互动多,告诉女儿穿衣服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穿内衣的地方是每个人的秘密,不能让人看,除了父母和医生。等孩子有了基本的性别认识之后,我就开始培养女儿日常行为规范了,比如站有站相,坐有坐样,吃饭讲礼仪,说话有礼貌,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些虽是小事,但要养成习惯可不是简单的事,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父母也要做到,所谓“行为师范”。

等孩子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进入青春期,他们对男女性别的认识会更加深入。这时父母对男孩和女孩角色认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男孩可以从父亲那里学习适合男性的行为,同时和母亲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女孩从母亲那里学习适合女性的行为,同时与父亲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对男孩男性化、女孩女性化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时的孩子对性别角色会特别敏感。当时我女儿就是一方面很关注自己的衣着外貌,家长要学着包容理解,另一方面她的心理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走出这个阶段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已经从心理接受了自己,并且能做出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慢慢拥有男子气和女子气。

李先生 IT从业人员 儿子 13岁

引导孩子认识真正的美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家13岁的儿子特别在意自己的装扮,发型、服装、鞋子每天都要来回换几次,每次都要在家里折腾半天才出门。我刚要问,孩子甩了一句:“你别管了,我不爱听。”转身就“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上学去了。

我是一名IT从业人员,今年38岁,孩子妈妈从事出国留学咨询工作,今年35岁。作为一个IT行业从业人员,我平时不怎么关注这些细节,但当我看到孩子的这些行为后,我猛然地发现,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于是,我就和妻子商量怎么应对。平时,儿子和妈妈更亲近一点,什么话更愿意和她聊。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们发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自己的容貌、打扮特别敏感,尤其是在女生面前,很在意女生说的每一句话,比如“那个男生的发型好看,那个男生的鞋子好看,那个男生穿的衣服显得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不便全盘否定孩子,而是耐心询问孩子的想法,并和孩子谈心:外在美是一种美,内在美也是一种美。外在美容易逝去,但内在美可以长久下去。而内在美需要多读书,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增长自己的见识与才干,逐渐形成自己的气质。同时,我们也找了一些名人、科学家的年轻时候的照片和年老时照片前后对比,告诉孩子,内在气质才是持久的,才可以形成一种高雅的气场。

渐渐地,孩子接受了我们的观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学习上,成绩也开始稳步提升,还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孩子的情绪也稳定了不少。

李女士 私企员工 女儿 14岁

要留意孩子的变化,必要时要强势干预

最近,我发现正在上初二的女儿突然开始“臭美”了,虽然学校要求要穿校服,但女儿非要在这“统一”之余,加上些小装饰,看到女儿变化,我又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孩子慢慢长大了,步入青春期的她有了自己的主见,担忧的自然是她会不会“早恋”了?经过我和孩子爸爸的侦察,以及和班主任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女儿不是“早恋”,而是遇到了一段“毒友谊”。

班主任告诉我们,最近,女儿和班里的一个女同学互称“闺蜜”,关系十分要好。我平时接女儿放学时,也见过几次她这个“闺蜜”。那个女孩看着很文静,不太爱说话,见到我们也不打招呼,我以为是有些害羞没在意,直到最近与班主任沟通了女儿的情况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被表象蒙了。班主任向我们反馈说,那个女孩性格不是很好,因为涉及隐私,班主任没和我们说太多。但是,女儿很可能就是受了这名“闺蜜”的影响,产生了攀比的心理,开始把心思花在了打扮上,而非学习上。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留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在必要的时候也得“强势”干预。这一次,我向女儿摆明了立场,“我干预这个事,是希望能帮助她。”我告诉女儿,好朋友之间应该是互相帮助,而不是相互攀比。恳谈后,女儿也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其实,她和闺蜜一起玩耍时,内心并不快乐,甚至会觉得“心很累”。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应该做他们背后的大树,特别是在孩子不知所措时,我们要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只有帮孩子解决了内心深处的思想问题,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才会更有原则,更有判断力,更加自信、独立。

北京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柏燕谊

对孩子关注自己性别角色的行为,家长要给予更多认同欣赏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身体发育过程中会产生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特别敏感、强烈的需求和关注。这时候,家长要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而不是成为孩子的“一把剪子”,对孩子青春期转型造成伤害。

很多男孩家长会发现,儿子早上起来弄个头发能弄20多分钟,其实这是他在观察自己的性别角色,愿意为此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同时还要通过异性关系的发展去完成,了解自己是不是同样被接受、被喜欢。如果你女儿在青春期里特别爱漂亮、无心学习,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女儿唯一的自我认同渠道掐灭了,要让她看见除了脸蛋外,自己还有其他闪光点,帮助她去看见真正的自己。

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一定会有家长不熟悉的心理状态出现,只要这个心理需求的现象和需要被允许、滋养,就不会形成真正的问题或症状。如果正常的心理现象和需求被禁止、否定,被恐惧打压,就一定会成为问题。

家长要知道,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这直接关乎到孩子以后能不能顺利安全过完一辈子。一个没有独立能力、独立思维、独立判断、独立决策,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以后会受制于人、唯唯诺诺。而且那样成长的孩子会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不那么喜悦,两性关系也会出现问题。

对于青春期孩子关注性别角色的变化,家长要给予认同、欣赏,比如“你居然会有跟我不一样的想法”“你怎么做到的,太棒了”“你不光是给自个儿弄的刘海很漂亮,而且读的那首诗也特别棒”“你说了一句特别有哲学的话,我觉得特别好”“我相信你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时间,不用我操心”等等。这些话是让孩子有一种对于自己的被认可,当他处于被认可、被认同、被欣赏的状态时,青春期的正常需求才可以徐徐图之,慢慢完成对自己的建设和满足,而不会是一方面要体验自己,一方面要跟爸爸妈妈抗争。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句话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准确的。穷养体现在对男孩子的即时帮助越少,他越有机会去突破和发展自己,完成对自我的不断挖掘。对女孩要富养,体现在让她被欣赏、被认可,扩充她的眼界和见识。情感层面上就是让她既自律又独立,又被人喜欢,有这样一种被欣赏的自我认同感。那就不会出现哪个男孩子夸她两句,她就觉得温暖,是自己从没有过的感觉,就要跟他约会这种心态。

所谓的眼界就是审美。人的本能是吃、穿、皮相之美,这是人最初认为的好的东西,是最基本的需求,没有的话就变成对于性别角色的压抑。更高级一些的是对审美眼界的拓宽,成为更高级一些的美的一部分,而不只是涂脂抹粉的状态。

本报记者 任洁 杨琳琳 马超 张晶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