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匠心雕琢管理方法 用汗水筑就城市地标
让残疾休养员“暖身”又“暖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匠心雕琢管理方法 用汗水筑就城市地标
——记中建三局北京公司直属分公司项目经理党金忠
 

扎根基层,他从项目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项目总工程师、执行经理、项目经理;他潜心钻研专业技术,考取了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4个专业的国家一级建造师,并成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精通管理,善于创新,敢啃“硬骨头”,用一颗匠心圆满完成通州区两站一街定向安置房项目、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等,还肩负起国家战略工程建设的重任。他就是中建三局北京公司直属分公司项目经理党金忠。

率领4000余人鏖战安置房项目

回望二十余载奋斗时光,位于通州区的项目在党金忠的职业生涯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13年至2018年,党金忠先后担任通州两站一街定向安置房和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两大工程项目经理。

通州两站一街定向安置房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担负着14个行政村5952户17000余居民的回迁安置任务,时为通州区最大安置房工程。面对39栋单体施工的“全面开花”,时任项目经理的党金忠坦言,“如此大型群体并行施工的组织难度极大,高峰期在场37家分包单位,施工人数达到了4000余人。”

为快速推进工程施工建设,党金忠改变了项目传统施工组织模式,在保障房群体施工的建设过程中实践探索总承包管理新模式。组织架构上,党金忠在项目施工的主体阶段推行了责任工程师管理模式,将施工现场实行分区域、分小组施工管理,8位施工员一人管理一个地块,技术、安全、物资等系统职工组成若干小组,根据各区域开工顺序,提前做好人、机、物、料的准备与周转策划,有效克服了施工面大、人员短缺的难题。在装饰装修阶段,党金忠结合现有人员情况,推行栋号长管理模式,将楼栋分包到人,明确责任,促进管理。

通过管理方法的创新,党金忠有效克服施工组织难度大的问题,为整个项目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匠心雕琢建设污水处理厂

奋斗路上不曾有片刻停歇。2015年,在通州两站一街定向安置房工程建设攻克系列节点、即将迎来胜利曙光的收尾时刻,党金忠被调往公司新承接的北方最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

工程日处理规模18万吨,承担着通州区84%以上的污水处理重任,对改善通州水环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具有重要意义。老水厂的升级改造工程要求项目团队在水厂不停产的前提下,在占地面积330亩的人工湖底建成一座新的污水处理厂。

湖底施工不停产,淤泥地基不稳固,没成想,第一个基础设施工程,就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党金忠带领项目团队,邀请行业技术专家多次开展勘察论证,确定了“吹沙围堰”和“地连墙施工”两大技术方案。

作为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吹砂围堰”工程历时48天,党金忠带领项目职工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在深达11米的施工水域作业不间断。现场12台泥浆泵与12台清水泵在吹砂池同时启动,一股股砂流涌入容量约700立方米的砂袋,砂袋迅速膨胀,并由4艘大型定位船绑定4角向湖中心移动。“这个过程并不轻松,需要多方配合才能成功,技术水平经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地连墙’施工,就是用钢筋加固给工程包裹一层‘金刚罩’,以防止基坑施工期间周边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确保让水厂更稳固地待在湖底下。”党金忠说。“地连墙”施工占据前期施工大半时间,在北京进入寒冬之际,最低气温达零下15℃,党金忠依然坚守在施工一线,克服降雪、低温、雾霾等困难,历时53天累计完成150幅钢筋笼施工,为项目后续顺利施工扫除了障碍。

“智慧建造”国家战略工程

2019年初,告别熟悉的通州区,党金忠转战海淀区,肩负起某国家战略工程建设的重任。工程意义重大,对项目管理团队的施工流程和品质把控的要求极为严苛。

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党金忠想起了曾经在碧水项目施工阶段引入的BIM技术,“建立BIM应用平台,进行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推动智慧建造改革创新。”技术专业出身的党金忠,敏锐地察觉到,该项工程将是智慧建造应用的绝佳场景。

智慧工地系统由8大模块,24个子项组成,项目每一个终端点位的设计、设备型号的选型、不同系统的对接,以及操作手册的制定等,都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合理性推敲。在党金忠的指导下,项目团队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项目智慧工地系统的搭建,首创了以指挥中心、总控中心、BIM中心“三大中心”为大脑的“智慧工地平台”。

党金忠通过“三大中心”的协同管理,将BIM与技术、现场施工相融合,依托先“试”后“造”工作模式,在短短三个月时间便完成了机电和装饰专业深度建模、管线综合、漫游模拟、净高分析、使用功能优化等工作,保障了现场施工的合理性,减少了不必要的返工及资源浪费,全面实现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智慧化、监控智慧化和服务智慧化,大幅提升了施工管理效率。

依托党金忠创新工作室,党金忠带领团队创新应用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研究与应用、群体公建机电管线数字化加工、群体公建深度建模综合净高分析与应用等前沿技术,成功立项“北京市BIM示范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国总工会、住建部、北京市住建委等相关单位先后到项目开展科技创新调研交流10余次。围绕智慧管理、提效、降耗进行技改攻关,牵头完成《一种竖向套管精准预埋装置》发明专利,获得《中建三局BIM花格砖幕墙布置软件》《中建三局BIM脚手架布置软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全国QC成果一项,发表论文4项。

党金忠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探索创新施工工艺、方法及管理方式,促进施工生产、助力提质增效,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