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街看尽七百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街看尽七百年
——行赏阜内大街的三颗历史明珠
 

北京作为享誉全球的古都,有着难以计数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都分散在各处的街区。其中,有一条一公里多长的元代古街不得不提,这里集中了近十处文化遗产,而且这些文物都是全国重量级、独一无二的文化遗存。它就是享誉京城的大街——阜成门内大街。如果你有兴致,可以沿着这条街道一下子游览三个重量级的国宝级文物古建,这其中的喜悦是难以言尽的。

在阜内大街众多的文化遗产中,我觉得历代帝王庙、白塔寺、广济寺是这条大街的三颗历史明珠,至今仍然熠熠生辉。作为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它成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旧城“一轴一线”中朝阜路“一线”的西起点。有人精辟地概括,自元朝起至今,它号称西城文脉,“一街看尽七百年”。

走在这三处古建筑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重新感受了这条古街厚重的历史脉络。

白塔寺:老北京最熟悉的风景

在北京,寺庙虽然不计其数,但是像白塔寺这样,和普通的百姓生活如此贴近的古刹,还真没有第二个。很多人都说,每天看到静静伫立的白塔寺,心里就觉得无比的喜悦。

记得我去白塔寺,是白塔寺在大修几年之后重新开放的2021年6月10日。当天下午,我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也很巧,那天天气也是格外好,天空湛蓝,刚开放的白塔寺,门口聚集了一大批参观者,基本都是老北京人。很多人都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来到这个伴随着他们成长的古刹。

有一位北京大爷对我说:“我每次看到白塔寺,就像回到家里一样的踏实。”如同家一般的存在的白塔寺,却有着750多年的历史。比故宫都早了100多年。同很多古刹不同,白塔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它已经深深镌刻在了北京人的心中。白塔、胡同、古街、古树、古屋都相映成趣,成为了老北京的一道生活图谱。当你看完白塔寺,在走入这些有着浓厚北京味的胡同时,你会更加感觉到白塔的美妙。

这座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作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文化图腾所在,也是北京城古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末民初,这里成为北京有名的庙会,逛白塔寺成为了京城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庙会早已经不再,但是白塔寺的亲民风格,却深深地定格在北京人的心中。修缮后的白塔寺,殿宇巍峨,古树挺拔,同时还展出了白塔寺的历史变迁。看着这些实物和照片,人们不禁为白塔寺再次焕发活力而欣慰。

广济寺:“中国第一寺”的荣光

提到广济寺,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来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虽然广济寺的名声不如白塔寺大,但一点也不影响它作为“中国第一寺”的重要地位。

我前后两次来过这个古刹。一次是下午,一次是早晨。我发现早上来这里,更是一个绝妙的选择。因为几乎没有一个游人,而且如果赶上晴天,还能拍出不少精彩的寺庙画面。

据史料记载,广济寺,始建于金代,初名西刘村寺;元代改称报恩洪济寺,后毁于兵燹;明天顺初元年(1457年)原址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宪宗皇帝下诏赐名“弘慈广济寺”;民国年间,寺两次遭火灾,又两次重建。解放初期,政府拨款将全部寺舍修复,此后又两次进行全面修缮,使之得以保存古寺原貌。广济寺地方不大,开放的地方也不多,但影响很大,清朝好几个皇帝都来过这里,孙中山也曾在此讲演。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将会址设在广济寺。按照常规,佛教协会在哪里,中国第一寺就在哪里。这也意味着广济寺是名副其实的寺院第一。广济寺虽然占地仅仅为2.3公顷,但我发现它却是一个十分精致的古刹。不但建筑物整齐对称,错落有序,曲径通幽,庄严寂静,香烟缭绕,而且寺中有院,十分有格局。

奠定广济寺为“中国第一寺”的地位,除了它悠久的历史、最高佛教机构的进驻,还有它的异常重要的文物收藏。广济寺供奉着不少明清时期的佛像,寺内还收藏不少珍贵的佛教经卷、碑刻等文物。仅图书室就有23种文字、10多万册佛教经典、著作,仅收藏的《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是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济寺的建筑、绘画、宗教珍品非常丰富,是值得仔细品味的文化瑰宝所在。

历代帝王庙:见证多民族融合历程

距离白塔寺没有多远,就来到了历代帝王庙。应当说,这是一个小众又小众的文物遗存。毕竟,参观这里,还需要自身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后盾。

以往路过几次都是修缮状态。等到重新开放后,我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仿佛走进了历史深处。

1531年,明朝嘉靖帝在保安寺原址上建历代帝王庙。整座庙宇庄严肃穆,主体红墙黄瓦,尽显皇家气派。清朝时,南京同名旧庙毁弃不存,这里就成为了全国唯一的历代帝王庙。

中国历史上共有460多位帝王,涵盖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时代的王和秦汉至明清时代的皇帝,庙中择优入祀188位,其中既有华夏——汉民族帝王,也有北方民族和不同民族血统的帝王。乾隆帝时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说法。另外还有79位贤相名将,其中有许多大家熟悉的人物——比如伊尹、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韩世忠等等。

这个帝王庙显示了明清皇帝共同构建的统一多民族帝王的祭祀体系。帝王庙景德崇圣大殿内,三皇五帝、华夏——汉民族帝王和北魏鲜卑族、辽国契丹族、金国女真族、元朝蒙古族等主要北方民族帝王,齐聚一堂,同享崇祀,肃穆庄严。正如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历代帝王庙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独树一帜,举世无双。

历代帝王庙里的主建筑叫景德崇圣殿,是一座很恢宏的重檐庑殿式建筑,大殿正中供奉的是伏羲、黄帝、炎帝的牌位,左右则是其他185位帝王的牌位。我在这里仔细端详这些牌位,脑海中似乎流淌着朝代更迭的画面,对这些有为的先人的丰功伟绩而无比钦佩。整个建筑群,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显示出了皇家气派和中华大一统的恢弘理念。

据介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如今祭祀的场景早已经成为过去。这里也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场所。作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见证,这里的文物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走在阜内大街这三处历史文化遗存之中,感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是那样的有分量。每个建筑物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所承载的历史信息都是那样的丰富。一街能看尽700年,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妙的文化体验啊!阜内大街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名著,需要时时打开翻阅!

主讲人介绍:

赵强 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曾在多家出版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近2000篇杂文、评论、散文等。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

□主讲人:赵强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