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大兴工匠”正式出炉,大兴区总工会特邀10名工匠畅谈匠心,带领全区职工感受榜样的力量。新征程已启航,大兴区总工会将继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重视发挥技能人才队伍作用,让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动能,为“新大兴 新国门”建设聚力赋能。
■消防装备技师周玉刚:烈火英雄的坚实后盾
说起印象中的“蓝朋友”,大家立刻想到的是一位位灭火救人的冲锋者。但在现实中,除了冲锋者,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后勤人。作为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特种车辆装备技师的周玉刚就是后勤队伍的一员,一名和消防器材打了20多年交道的消防装备技师。
92辆车、十余种消防车型、百种消防装备……周玉刚需要牢牢掌握它们的日常维修检测和维护保养技能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的原因,并及时给出排除方法。一辆辆整装待发的消防战车、一件件锃亮如新的抢险救援装备、一个个部件、一颗颗螺丝,周玉刚都视若珍宝,悉心维护,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作好消防后勤保障上。
努力工作的同时,周玉刚还积极发扬消防救援人员“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希望尽我最大努力,带好每一位指战员,让他们熟练掌握车辆、器材装备、排除故障的能力。”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入职20年来,周玉刚先后经历过大大小小灭火救援战斗5000多次,抢救疏散出830多名群众……这些经历,每天都在提醒他工作责任的重大。他深刻的认识到,消防装备技师是消防队伍里装备技术支撑的主要力量,为前线救援的队员们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是队员们最值得信赖的人,是烈火英雄的坚实后盾。“从事这份工作我很骄傲,我是消防员中的普通一员,今后我将继续在我的岗位上为战友们提供最好的安全保障。”周玉刚坚定地说。
■药品研发人王玉洁:研发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
王玉洁是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研发项目主管。她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研发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这个人生目标是她在研究明星抗癌药——紫杉醇脂肪乳注射液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并始终坚守的。
王玉洁研究生毕业即入职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现代天然药物和高端创新制剂的开发及转化工作。作为项目主管,她先后参与了原创天然药物——桑枝总生物碱和改良创新制剂——紫杉醇脂肪乳注射液的开发,带领项目团队开展了技术攻关、生产工艺放大及验证、注册申报相关工作,完成了上市申报和临床试验申请任务。期间,她还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基金课题。
药品研究开发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少难题。在紫杉醇项目的中试转化过程中,由于疫情原因,中试线未能如期安装,导致中试工艺研发时间紧、任务重。而脂肪乳本身工艺复杂,放大难度极高。王玉洁坦言,作为一个一直在实验室工作的药品开发人员,工程设备是她的短板。
缩短药品研发的时间,就是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必须迎难而上。王玉洁全身心泡在实验室里,观察分析、研究实施路径,恶补工程知识,从每一个阀门,每一条管路开始学习……付出总能有收获,一周内,她就熟悉了整个中试线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从配液线安装到最后临床样品的试制成功,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和团队一直坚守在车间一线,通过上百次的制备实验,对工艺参数不断的调整,解决了工艺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生产出了合格的样品。
“药品研发始终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我现在已经从事这行5年了,未来的10年、20年甚至更久,只要我站在这个岗位上,我就会走进实验室,走进车间,一次次地做实验,一遍遍地进行数据分析。”王玉洁说,药品研发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还有更多、更好的药物等着她去发现,因为研发疗效好、老百姓能用得起的药,一直是她追求的目标。
■建造工程师杨顺:用科技创新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杨顺是北京天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一直从事项目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在杨顺眼里,建筑是有温度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关系着万千灯火的温暖。所以,建筑因人而生,建筑以人为本。
自2005年参加工作,杨顺一直从事项目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连续5年扎根一线施工现场,学习规范标准、工艺技术,积极研究探索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2018年至今任天恒集团总工程师。作为技术带头人,带领团队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攻关创新课题40多项,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同事眼中,杨顺是一个富有开创精神的人。他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我们能不能不这么做,能不能换一种新做法”。在建筑行业,一些农民工的安全意识较低,一般的安全培训和讲座收效不大。2017年,杨顺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体验教育技术及装备课题研究。“一件事情不能只看只听,要亲身感受,所以想要提高农民工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就一定得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杨顺通过研究与攻关,在安全体验教育模式、施工安全体验项目装备、模块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完成了40余个体验项目开发设计,并将成果转化形成4个安全体验培训中心。
如今,天恒集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新航城、雄安新区建设了三个高标准安全体验培训中心,累计培训达到10万人次,使施工行业安全教育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安全事故得到最大限度控制。
杨顺常说,“我会积极贡献我的知识和力量,用科技创新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半导体粘接工张海兴:16年如一日攻坚半导体技术
粘胶、刮胶、修改、调整……张海兴是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一名半导体行业的粘接工人,16年如一日,干着重复的工作。但他很庆幸自己找到了这件想用一辈子来做的工作,并且能在半导体行业扎根多年,亲眼见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用自己的所学所能,为公司和国家解决芯片“卡脖子”的问题尽一点绵薄之力。
2007年,张海兴来到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国内第三代半导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国外的垄断和技术封锁,无从借鉴和学习,只能自主创新研发。当年,公司以生产2英寸半导体为主,4英寸的还处于研发阶段,如何才能顺利从2英寸粘接过渡到4英寸粘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光要粘接成功,还要有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你粘得好不一定成功,但你要是粘不好,那后面肯定是失败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遍遍练,练到有肌肉记忆。”张海兴说,当时他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都列举出来,逐个解决。例如,尺寸大烧结不易排气,粘接胶量和刮胶手法要改进,要控制好温湿度,严格筛查石墨纸瑕疵,更改烧结加力板重量和工装尺寸以及烧结温度等等。
如今,天科合达在半导体行业位列全球同行前列,对此张海兴感到欣慰。他谦虚地说,“做一件事要想做到极致,就要有韧劲不断钻研下去。我没有别的本事,好像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我会坚持攻关,助力企业发展。”
■环卫清运工王彦东:以实干当好新时代环卫工作者
“现如今,环卫事业大发展,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机械化作业程度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卫工作。”王彦东是大兴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清运队副队长,他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车辆的驾驶技能并取得了修理高级工证书。在他看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要干好一行,通过改变、学习、实践,普通岗位也能成就从“工”到“匠”的升华。
在工作岗位上,王彦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车辆维修,但他刚到清运队工作时,司机很少,于是他就学开车,如今每种环卫作业车辆王彦东都会操作。“你能开还不行,还得能开出去干活,像洗地车带净水来、带污水走、车速8-10迈;扫地车的扫刷距马路牙最多不超过10公分……每种作业车辆都有不同的行业标准。工作上,我必须以身作则,高标准要求自己。因为你要求别人做到的,必须要自己率先做到。”王彦东说。
王彦东有个习惯,喜欢做工作笔记,他的小本上记满了车辆故障的原因,以及排除方法。 休息时,王彦东总喜欢翻看自己的笔记本。每次维修设备换下的配件、板材,他都会保存好,设备、车辆经常出现故障的部位、零件,也都记录在册。“熟能生巧,巧再至精,现在车辆在我面前一过,通过声响和气味我大致就能知道是什么问题。”王彦东自信地说。
环卫中心清运队现有各类用途、各种型号车辆多达两百多辆,车型多、结构复杂、维修量大,大部分车辆使用年限较长,由于环卫的工作性质,车辆的维修工作任务较重。王彦东每天都比别人早到队里,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出车早的同事们发现车辆有问题,他都会及时调试,从不计较分内分外,也不计较自己多干了什么。他认为:“说一千句空话不如干一件实事。我是一个平凡的环卫职工, 我将一直坚守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