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隔代教育易出现问题 家长该怎么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隔代教育易出现问题 家长该怎么办?

邰怡明 绘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协办。
 

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工作较为繁忙,常常会请家里老人帮忙带孩子。老人、年轻父母、孩子,三代人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隔代教育难免会出现问题……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几位家长和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联盟专家张梅玲的建议……

刘女士 国企职工 女儿 7岁

给老人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后,很多问题反而解决了

我们原本有自己的小家,孩子上小学后,为了方便老人接送孩子,我们经过慎重考虑,搬到了父母家附近的小区。本以为,这样一来可以兼顾老人和孩子,可是没想到却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

我父母在家呆不住,喜欢出去玩,给他们安排了放学接孩子的任务后,他们感到自己被束缚住了,并为此闷闷不乐。这也成了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他们认为自己牺牲了很多,所以,有点小事就会发牢骚。放学后,他们总爱带着孩子在小区的公共区域玩耍,等我下班后,父母直接把孩子送到我家。为此,孩子连作业都没写。我和父母沟通,希望他们以孩子的学习为重,他们却坚持认为孩子的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户外活动同样很重要。我虽然心里不高兴,嘴上便没再说什么。类似这样“不可言说”的矛盾还有很多,每次到最后,结果一定是以父母抱怨“我们为了帮你们带孩子已经牺牲这么多了,你们怎么不懂得知足呢?”而作罢。渐渐地我意识到,父母在乎的其实是我们态度和对他们付出的认可。

说到隔代教育问题,其实,背后折射的是一个家庭的矛盾。作为“夹在中间的那个人”,我们既要体谅父母的苦衷,又要兼顾孩子的成长。我知道,父母帮忙子女带孩子并不是“本分”,他们本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却又因为亲情的牵绊,被套上了枷锁。我们是被他们带大的,应该相信他们有能力带好孩子,所以,在隔代教育这个问题上,我和孩子爸爸决定,给双方父母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适当地由他们来决定如何带孩子,让他们有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当我们的态度改变后,我发现,父母其实很愿意和我们平心静气地沟通,毕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和我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有了这个共同的前提,再加上我们诚恳的沟通,很多原本看似不可解决的问题,现在都慢慢地化解了。

张女士 公司职员 儿子 5岁

面对问题,请专业“外援”是个好办法

老人帮忙带孩子,虽然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负担,但是老人们育儿的方式方法却不一定科学,严重的还有可能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年轻父母想“反抗”,往往会被老人以长辈的姿态压制,一句“你就是我这么养大的”,就能让年轻父母无话可说,这个时候不如请专业“外援”来救场。

我家孩子5岁,身高明显比同龄孩子矮,体重也轻。我认为孩子平时胃肠功能不好,而且优质蛋白质摄取不足。经常提醒老人,尽量让孩子多到户外运动,少在家玩,多吃有营养的。可是老人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吃饭的习惯就是吃素菜、喝粥。而且,孩子不好好吃饭,饭后,老人就会给零食。长期如此,孩子就养成了爱吃零食的习惯。巧克力、饼干、薯片,家里储藏了不少。

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跟老人说过很多次都没有用,甚至还会招致老人的抱怨。无奈之下,我们给孩子挂了医院专家的号,带上老人一起去“学习”。在医院,医生给孩子开了检查,证明孩子生长发育曲线确实已经属于同龄段孩子下线,同时详细询问了孩子饮食、睡眠、运动等情况。医生问:“孩子吃饭怎么样,大便怎么样?”老人说:“吃饭不太好,不过奇怪的是,大便都有,特别正常。”医生立刻说:“是不是经常吃零食啊。”老人这下不好意思了说:“有时候吃。”

医生开了药,还嘱咐要按照“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模式”吃饭,加强营养,不要吃零食。医生的话堪比“圣旨”,比我们反复说有用多了。现在,老人不再固执,已在尝试改变喂养孩子的习惯了。

黄先生 设计师 女儿 9岁

在爱的前提下,做到尊重老人有效沟通

说到隔代教育,相信很多双职工家庭都有深刻的认识。就拿我家来说吧,孩儿她妈上班了之后,我们就让我爸妈来带,当时主要考虑到老人身体都挺健康,还有就是让陌生人带孩子我们真的是不太放心。虽然事先已经考虑到和老人教育理念不同的问题,但想到我爸妈都是知识分子,有啥就及时沟通。谁知道老人来了之后,还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跟孩她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吃饭。虽然孩子小的时候,吃的到处都是,但在我们看来这是锻炼孩子精细运动的好机会。孩子吃饭一直没问题,老人来了之后,虽然说了让孩子自己吃,但老人总是忍不住喂,甚至有时候追着孩子喂……我们多次说也不管用,为此产生了不少矛盾。

其实,老人疼爱孩子的心情我理解,毕竟是亲孙女,但疼爱不能过度,否则就是溺爱,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阻碍”,这也是老人不愿意看到的,我就从这个方面反复跟老人强调。

很多时候道理都懂,但做起来难,尤其是对老人来说,多年形成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掉的。所以我们年轻父母可以善意提醒,但不能苛责老人,一定要在尊重的前提下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家庭和睦,给予孩子稳定的家庭环境。

此外,我们年轻家长也不要过度焦虑,隔代教育虽然有它的问题,但也有不少好处,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联盟专家 张梅玲

隔代养育不要慌 各自把握好定位最关键

隔代养育家庭中,三代人生长在三个不同时代,必然对很多事情有着不一样的理念和行为。要化解矛盾,关键是三代人之间要认识到彼此身上都有优势和弱点,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现在倡导生育、养育跟教育三位一体,主体责任在父母,教育孩子不是祖辈的事情。老人养孙子孙女属于帮助性质,要做好定位,孙辈干什么事、做什么决定,拍板的是他父母,老人可以提建议,但没有决定权。

老人带孙辈不要倚老卖老,应该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比如过去以为小孩吃得白白胖胖才有福气,但是现代科学理念讲究孩子不要吃过多,肥胖是一种病。所以老人要学习科学养育方法,向子女学习、向孙辈学习,放下不必要的架子,让自己更好地适应时代。建议学校面向爷爷奶奶开设一些养育课程,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

年轻父母对老人要有一定宽容,对老人不科学的生活习惯要耐心讲道理,可以由亲生子女和老人说,他们更能听进去,不要上来就指责,这会让老人心里很委屈,尊重老人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养育矛盾,可以开家庭会议,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讨论,制定出科学的家庭规定,全家人都要执行,从行为上避免溺爱。

年轻人应懂得感恩,老人工作了一辈子,晚年应该享受生活,来带孙辈要出于自愿,不能命令,尊重他们的选择。感恩不能停留在嘴上,要拿出行动来,让老人知道你心里有他就很暖心。周末尽量让老人出去散心。

年轻人不要以为老人都是老思想,老人也不要以为年轻人的思维方式错误,都不要说绝对话。隔代养育得讲道理,谁说得对听谁的,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老人应该懂得爱自己,寻求快乐,保重身体。跟年轻人想法不一致时不要过分纠结,能说明白就说,不能说明就宽容一点。想办法有自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上老年大学、打球、聊天、听戏等。

同时,老人不要拿过去的经验、理念强加给儿孙。比如老人喜欢教育孩子要听话,但今天这个时代要培养有创新性的人,过于听话就没有思考能力,不思考就没有创造性。老人要了解今天儿童的心理特点跟20年前不一样,要鼓励孩子迎接更有挑战性的明天。

三岁以前,父母最好还是自己带孩子,因为孩子未来的人格、人际关系、依恋关系都在这个阶段形成,处理不好以后会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就是谁带跟谁好,家长再忙,晚上、周末也要跟孩子在一块。

在隔代养育过程中,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意识到每代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学会看对方的优点,互相学习、互相包容;家庭成员善于互相倾听、善于互相尊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是最好的成长环境。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 陈曦 杨琳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