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昌平“创城在行动”让百姓感受幸福感
天地同上一堂课
桶前值守敢管善管会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2年10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齐短板弱项 全民共建共享
昌平“创城在行动”让百姓感受幸福感

 

改善老旧小区环境、推动背街小巷环境提升、打造优质公共生活体验空间、切实解决好百姓家门口的环境问题……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不是一句口号,昌平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实实在在服务于老百姓,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昌平区城南街道昌盛园小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属于连片开放式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前,小区产权单位多、失管失修久。40栋住宅楼分属21个产权单位,是典型的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一楼和顶层住户私搭乱建现象比较普遍,违法建设约6000平方米,大量的违法建设挤占公共空间,90%的自行车棚被隔断锁闭,导致小区功能配套缺失,同时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2020年,城南街道工委决定启动昌盛园小区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带领社区“两委”干部与社区居民明确了“一并二拆三统筹”,即合并物业管理区域,拆除违建和围墙,统筹规划使用公共空间、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集中改造提升、统筹实现一家物业接管的工作思路。通过干部入户家访、公众号线上问计、共商共治墙公示、民情连心卡直通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

街道工委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将昌盛园小区原有36个外部出入口减少为12个,全部安装车辆道闸和智慧门禁;内部进行空间整合,打通院墙壁垒,将各个分割的院落连为一体。成立由包社区干部和社区“两委”组成的5人工作组,“地毯式”摸排私搭乱建、分类建账,“走亲式”入户、“车轮式”谈判600余轮,住户最终全部签订同意自拆助拆承诺书。

此外,修复楼体外墙1200余平方米,更新楼顶防水500余平方米。小区内私搭乱建得到彻底整治,2万余平方米公共空间连成一体,敞亮通达。改造后,新增绿化美化7000余平方米,规范调整停车位1000余个,增设环形步道、儿童乐园、老年聊吧等适小适老空间1800平方米。

11条背街小巷完成精细化整治

2020年起,昌平区启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针对环境脏乱的18条背街小巷开展整治提升工作。围绕路面、墙面修复,架空线梳理等方面,补齐街巷胡同的人居环境短板,切实解决好百姓家门口的环境问题,做到还路于民、还街于民、还景于民。

据介绍,目前昌平区共计完成街巷整治11条,整治内容包括铺设步道砖1.1万余平方米,铺设沥青1万余平方米,铺设步道砖、路缘石9000余延米,梳理架空线1000余米等。其中城北街道东关一条胡同、龙泽园街道云趣园三区南侧路分别获得2020、2021年度《北京市十大最美街巷》入围奖。

同时,完成了昌发展、昌盛园两个示范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包括拆除私搭乱建1406平方米,新建塑胶广场800平方米、健身步道800延米,新增绿化面积1万余平方米,增设机动车停车位121个。特别是打通了京藏西辅路与龙域东二路之间断头路,新建辅路30余米,缓解了周边区域交通拥堵情况。

下一步,昌平区将以环境月检查为抓手,对往年开展的背街小巷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检查,发挥昌快干、昌通办精神,发现问题挂账督办,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各类环境问题,紧抓今年的整治任务,力争早日完成验收工作。此外,还将压实《背街小巷后续管理办法》,督促各镇街道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保持整治成效,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共同实现干净文明整洁的出行环境。

打造优质公共生活空间

昌平的创城行动,在“面子”上有着肉眼可见的成效,在“里子”上,也真正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让居民在城市变化的过程中,拥有了收获感与幸福感。

在回龙观街道,古刹玉光寺已经至少在此坐落了三百年,也是昌平地区现存庙宇中规模较大、级别最高的庙宇之一。2003年,这里被确定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经历次修缮及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殿、前殿、后殿及南北配殿,全寺占地面积2440平方米,建筑面积785平方米。

为助力推进新一轮回天计划,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为促进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玉光寺现以回龙观城市会客厅的面貌重新亮相。

回龙观城市会客厅,又名寺锦,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今年7月23日起对外开放。这里被划分为八大空间,集成展览展示、会客议事、互动体验、休闲学习等服务功能,将多种生活方式融入百姓日常,也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优质、多元的城市公共生活体验。

近古稀之年的张军算不上是回龙观地区的老居民,但自2016年搬到这里以来,也是亲眼目睹了周围的变化。这里不是她的故乡,也仍能让她提起那些改变的时候,变得雀跃、兴奋。“我每天会在小区附近遛弯,是一点一点看到家门口变得越来越好。寺锦也是我眼看着从大门紧闭,到修葺完善,再到如今重新开放的。随着它的开放,我一看原来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活动可以参加,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能得到满足,这太好了。”

据了解,开放一个多月以来,这里累计开办了露天音乐会、露天瑜伽、露天电影、古寺茶约、听筝读诗、手碟音乐会、黑胶音乐坊、手绘T恤、非遗手作等活动25场,总进馆人数已近万人。通过这些新颖有趣的公益文化活动,让每一位进入寺锦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有趣的生活方式。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昌平区一直坚持首善标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作用,整合盘活公共资源,切实满足昌平群众性精神文化需求。”昌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李文慧介绍,“接下来,昌平区将通过打造一批文明示范街、示范社区、示范公园,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明显变化,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报记者 盛丽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