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北京市积极推动排污许可制改革,不断强化排污许可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北京市对《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中涉及的96个行业及四个通用工序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其中4400余家单位申领了排污许可证,1.3万余家进行了排污登记,实现了排污许可动态全覆盖,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作为固定污染源生产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的唯一行政许可,排污许可证是企业守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管的重要依据。一张排污许可证主要由基本信息、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三方面内容构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申领许可证时,排污单位要对照法律、法规、标准及生态环境有关要求,对自身环保管理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等进行全面梳理。领证后排口污染物应执行什么标准、按什么频次监测等也都能“一证读懂”,既利于执法人员检查各项环保要求落实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行监测等规律性行为促进排污单位提高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执行报告会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公开,利于社会监督。
自2017年首批排污许可证发出,截至2020年,北京市共有1.7万余家单位申领了排污许可证或进行了排污登记,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目录全覆盖。2021年起,北京市排污许可工作进入了提质增效、动态全覆盖管理新阶段。
北京生态环境部门对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开展检查,提升持证单位按证排污合规意识;对企业提交的执行报告、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质量仔细复核、深入纠错。截至今年8月,北京市已累计完成4000余家审核工作,企业执行报告提交率达100%。
市生态环境部门推进建立以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源管理体系,充分将行业、污染物排放去向、排放量等许可证信息应用于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制定、排放源统计等工作中,开展污染源分级分类管理。同时强化排污许可管理、监测、执法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会商、促改、销号等工作机制,帮扶指导排污单位解决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并将排污许可执行情况作为执法线索的重要来源,提高执法效能。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