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我为职工办实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各级工会去年组织交友联谊活动200余场
今年将不断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技能
项目工地建起“温馨小家”
平谷区消防救援人员重温红色历史
世奥公司“安康杯”技能大赛筑牢安全生命线
天桥街道总工会组织职工体验非遗工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建三局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教职工公租房项目党工联合打造职工生活区
项目工地建起“温馨小家”

 

在项目工地职工生活区一间集装箱改成的小屋内,七八个农民工坐在凳子上排队等位,准备理发。紧邻着的是项目的农民工业校,部分农民工正在学习防疫知识……近日,记者走进中建三局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教职工公租房建设项目(一标段),探访由该项目党支部联合工会打造的职工生活区,这里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温馨小家”。

“今年疫情反复,项目为了保证我们安全,采取了封闭管理,在项目上吃喝不愁,但是理发成了难题,项目工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开设了理发室,请来专业理发师为我们免费理发,真是服务到家。”农民工陈良新告诉记者,这是项目今年第三次组织免费理发了。

“之前我们俩人分别住,虽在一个项目工作但却是‘两地分居’,向项目党支部和工会的领导反映后,很快就分配给了我们一间夫妻房,我们两口子终于‘团圆’了。屋里衣柜、床头柜和空调全都配好了,宽敞明亮,住起来很舒服。”农民工高伟志今年52岁,来自河南濮阳,是该项目钢筋工,妻子是保洁员,夫妻俩跟随项目一起工作两年了。“今年中秋我们没有回老家,项目工会还给我们发了月饼。”高伟志说。

张小航是该项目的综合管理员,今年26岁,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项目的农民工们做防疫和安全培训。“今天轮到我当老师了,给他们讲讲疫情防控和生活区消防安全知识,下次是工程部的同事讲钢筋操作技能。”张小航告诉记者,农民工业校是学习安全和技能提升的重要场所。把它用好,既能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对保障项目安全生产也非常必要。

“农民工进城打工不容易,他们为了首都的建设,远离家乡,不亏待他们是我们建筑央企的良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杨豹说。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底板浇筑施工阶段,项目有管理人员50名,农民工216名,根据项目进度需求,后续还会有农民工陆续到来,高峰时将超过1000人。为了服务好农民工,该项目党支部联合工会在职工生活区建成了夫妻房、理发室和农民工业校,并配齐了相应设施。

中建三局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教职工公租房建设项目(一标段)作为中央民族大学惠及教职工的一项民生工程,对实现教职工住有所居、增强职工安全感和幸福感、提升院校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李青成/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