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坚守水旱灾害防御一线的水务尖兵,北京市水务应急中心预案管理科科长孙杨参加工作12年来,参与应对过的暴雨洪水防御过程多达300余场。他凭着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一次次进行应急指挥调度,为维护首都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防洪安全立心头 汛期不敢有一丝松懈
水工程调度是洪涝灾害防御的关键环节。在暴雨洪水应对过程中,坚持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充分发挥防洪综合减灾效益,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作为北京市水务应急中心预案管理科的科长,孙杨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全市水务系统单位进行调度部署。7月27日,全市迎来强降雨,北京多区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当晚,通惠河高碑店闸站上游的水位,出现临近警戒水位的情况。作为北京城区的重要排洪河道,一旦水位暴涨溢出河道,将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高碑店水位有点高,现在是30.91(米),放到30.5(米)——可能还得往下降点。”当晚,孙杨紧盯河道水位涨落,统筹做好上下游泄洪调度。盯紧、汇报、核对,每一个步骤,孙杨都十分严谨。
为了缓解上游水位的压力,市水务局决定立即开闸泄洪。河道风险排除,看上去工作是告了一段落,但在应急中心的孙杨不敢有一丝松懈。水务人都管晚上的值班叫“瞪眼班”。从天黑到天亮,各项工作都得保持高度警惕。当天,连续工作十个小时直至后半夜的孙杨和同事们,抓住工作间隙吃了两口饭。
吃完之后继续干!当天晚上,孙杨一夜未眠,而在前一天,他也是熬了一个通宵……
“这么多年下来,每个汛期都很累。但是一想到我们的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到整个城市的安全、社会的稳定,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孙杨这样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推动建立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体系
孙杨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室内进行指挥调度,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他都会义不容辞地冲上一线。工作12余载,一次次暴雨来袭,总有他不顾疲劳、不舍昼夜的身影。
“全力以赴,与洪水抢时间!”2017年6月18日,门头沟区石羊沟跨界沟道突发山洪,情况万分危急!正在水务应急指挥中心值守的孙杨主动“关口前移”,第一时间掌握水情汛情,汇总分析险情灾情,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山洪情况愈发紧急,孙杨心中反复回荡着一个声音“要知道百姓是否真正安全,我得去现场!”19日凌晨,他顾不上连夜值班的疲惫,马不停蹄赶往50多公里外的沿河城村现场,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和灾情查勘,连续奋战了48小时。
虽然此次汛情有惊无险让人松了一口气,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科技力量让更多百姓免受其难?孙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此后,他牵头起草了《北京市跨界河道洪水调度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北京市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体系,制定与气象部门合作框架协议,对接联合发布预警,逐步实现预警向行业内部、社会公众发布。
“提醒广大市民远离山区河道,确保自身安全”“建议合理安排出行,避让积水路段,远离河道和危险山区”。现如今,每逢强降雨过程,都有一条条温馨提示通过全网短信发送到市民手机上,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滚动播报在屏幕上。逐步完善的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体系,使得全市的山洪灾害防治更加规范,预警更有指导性,市民能够提前知晓危险,谨慎出行。
善学习担使命 发扬工匠精神炼成业务骨干
在同事们眼中,孙杨是一个“责任感爆棚”“战斗力满分”的人,他经手的工作都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2020年,孙杨转任预案管理科科长,负责防洪排涝统筹协调、监督指导,成为防洪排涝指挥决策的参谋助手。面对疫情、汛情双重挑战,他要在汛前组织修订标准内和超标准“两级”预案,起草工作会议材料、备汛通知,筹备检查调研;到了汛期,他要收集汇总汛情险情信息,编发通知、防御信息,撰写各类材料;汛后,他又得忙于起草总结复盘、调研报告。一个汛期下来,孙杨累计撰写指导性、部署性、总结性等重要文稿多达140余份、20余万字。
2021年汛期,北京降雨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面对降雨总量大、汛情急、场次多、任务重的“超长”汛期,本着“让防洪各项措施跑在洪水之前”的原则,孙杨提早编制《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他深知,这份工作要点逐词逐句都要反复推敲,因为每项工作部署都关系到洪涝灾害应对成败,每个决策建议都会直接影响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
其实,孙杨并非水务相关专业出身,但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儿,使他炼成了防洪排涝的业务骨干。工作之余,他不断研究洪水规律和水利工程状况、防洪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学习调研,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陆续参与了流域洪水调度系统、防汛特征水位划定、洪水风险图和城市洪涝模型等工作,为防洪决策提供支撑,先后获得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奖、北京农业技术推广奖、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奖项。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