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后天获得性致残因素中,非传染性疾病致残占71.58%,传染性疾病致残占11.77%。针对本市老年病、精神疾病致残风险不断升高的现实问题,《行动计划》在加强慢性病管理、社会心理服务和精神疾病防治方面设置9个核心指标,全面加强疾病致残风险防控工作。针对残疾人的个性服务需求,《行动计划》强调增加康复医疗资源供给,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减缓残疾发展,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本市第一次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2项重点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可比口径残疾发生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残疾预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婚检率达54.08%,孕产妇产前筛查率达91.51%;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儿童残疾筛查率达98.35%。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精神病的规范管理率分别提高到69.53%、73.06%、94.81%;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2.49%。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年生产安全事故和机动车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33.2%、38%。专项康复保障制度体系初步形成,150个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调整完善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政策,建立覆盖全年段的残疾人康复和辅具服务兜底保障制度。试点开展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