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继续探讨传承北京冬奥精神之追求卓越。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孩子必须足够优秀,因此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求严格,认为孩子的努力与进步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说家长是一片苦心,但在有些孩子看来,永远达不到家长们满意的结果,从而慢慢失去了追求卓越的动力。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孩子追求卓越的动力,养成不断追求新高度的好习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家长和专家的建议吧。
陈女士 私企员工 女儿 11岁
追求卓越 而非追求事事完美
人们常说,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独特的,今年初,在和女儿一起收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我真正领教了。当我们的目光被运动健儿吸引时,我的女儿却总是留意那些奥运会服务人员。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堪称完美的人员集散工作在朋友圈内一度刷屏,“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令人赞叹。在国家速滑馆,新型制冰技术助力打造冬奥史上“最快的冰”;在山地赛场,气象预报技术体系提供“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幕后人员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女儿独特的观察视角给了我很大启迪,就好比冬奥赛事,能站上领奖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但是却不能说,平凡就代表了不优秀。我的孩子在班级中成绩并不算优秀,但是我从未因此就觉得她是个不优秀的人。从她懂事时,我就告诉她,凡事尽力而为就好,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世界末日。现在,她有了很多自己的爱好,遇到问题会独立思考,有时候她提出的观点,连我们大人都会觉得眼前一亮,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诚然,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但有时候这种追求会过度。追求处处完美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追求过度就是苛刻。可是,就算达到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孩子能过得幸福快乐。我认为,教会孩子追求卓越,远比苛刻地追求事事完美更有利于她未来的人生。
石女士 医生 儿子 12岁
多给孩子鼓励 因势利导发展其长处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都希望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优秀的,我们也是如此。培养孩子卓越精神,我们想到的首先是需要发现孩子优点,顺势引导。
孩子从4岁开始,就对数数特别感兴趣,简直到了痴迷状态,甚至连做梦都在数数。在外面看见的一切,都想量化,比如楼层有多高,书本有多少页,这些都是他关注的兴趣点。他告诉我:“妈妈,数字很有趣。”为此,我和先生特地查了一下,原来这是孩子的数学敏感期。我们顺势引导,教会他读2000以内的数字,并让他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并观察数字的奇偶性等特点。随着他不断长大,他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如今虽然刚上五年级,但初中数学已学了不少,数学成绩在班上也是数一数二。
除了顺势引导孩子,还要多鼓励孩子,刺激孩子不断为了卓越的目标努力。“你能行!”“你是最优秀的!”“你是最棒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断刺激孩子,给孩子鼓劲儿,不让孩子懈怠。孩子班上学生都很内卷,稍不注意就容易被超越,不断鼓励孩子也是非常需要的。有时候,孩子说“这个太难了”,我们就会鼓励他,你通过专注学习可以实现的。
培养孩子的卓越精神,不仅仅是家长填鸭式的教学,填鸭式的上课外班,还需要让他自主学习,让他自己去领悟,卓越除了有先天因素外,还是可以靠后天不断努力学习来实现。
张女士 公司会计 女儿 13岁
让孩子养成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习惯
面对现在教育的现实,说实话我有些焦虑。记得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看到了谷爱凌这个女孩子脸上的自信,回头再看看我的孩子,我竟然有些内疚。回想孩子从小的成长,我关注的事情大多都是在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上,各种兴趣班、才艺班以及英语数学等课程辅导班,孩子面对学习早已失去了应该有的那份活泼与激情,我让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太少了,干预孩子的事情又太多。
慢慢地我注意到了我的问题,开始有意识以孩子需求为主,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不过多干预孩子,但孩子需要我帮助或者知道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出现。比如说,孩子现在已经13岁了,对社会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经常探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在我看来,追求卓越是对待事情的高标准要求,需要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断的灌输正确的理念,并且给予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凡事都认真对待,尽自己的努力去做。
虽然要求孩子要高质量完成每一件事,但我从不要求孩子做到处处完美,因为没有十全十美。我认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世界并不完美”的观念,引导他们理解、接纳自然真实的世界,并有意识地创造一些不完美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去感受、去接受,将孩子对完美的追求转化为追求卓越,如在合理的时间内,尽心尽力地将作业做好,而不是强迫自己改了又改,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并为此通宵达旦赶作业。
“双奥”火炬手、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实践专家 周晨光
在乐享生活中迸发不断上进的力量
追求卓越,我把它分成两个词来看待:一是追求,二是卓越,就是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了解世界认识自己,这是追求的基础。要在生活的大事小情中做到最好,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挑战的过程便是追求的过程。有没有做到更好,能不能做到更好,这个过程不就是卓越的开始吗?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该教还是要教的,因为不教孩子便无法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无法打开眼界和视野,但仅仅知道又有什么用,还是要起步去做。思考的帽子有了,还要配一双行动的鞋,这顶帽子和这双鞋无疑也是来源于长者和父辈,朋友和周围。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教谁都会,真正为我们所折服的是一起来做一做,试一试,并坚持下去。从相信我能行,到坚持把每件小事做成,把每件小事做好,这不就是追求卓越的基础吗!曾经有人说,能把航天飞机送上天的是人才,其实,既要仰望星空,也不能放弃脚踏实地,自己把抽水马桶修好了,同样也是人才。追求没有大小,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更好,每个人都会不得了。
有的人说,人生的不同阶段要制定不同的目标,其实一个努力地面对困难,敢于迎接挑战的好心态和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生命成长的历程里哪有那么多的高精尖,不都是一个个发生在身边小小的挑战吗?如果谁敢于直面这些挑战,敢于面对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困难,敢于把复杂的事变成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到精细极致,那他离卓越就不会太远。
所以,追求卓越没有那么难,铁匠在一锤一锤敲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那便是生活中幸福的本源;银匠在一下一下打造属于自己的作品,既满足了生活,也幸福了他人,是世间的美好点缀。努力的追求和超越从来不会吃亏,追求卓越的过程也许比较枯燥,甚至异常艰难,但倘若我们是其中的主人,这份血汗和努力的付出,以及异于常人的坚持,一定就是人生最美的幸福之花。有追求的人都有自己的彼岸花,只要不盲目,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做到合理的坚持,追求卓越就一定不是一句空话。
家长教育孩子如何追求卓越,其实就像教育的重点不是教,而在如何育。同理,亲子之间,家庭生活中不妨设置一些可爱的超越项目,重在参与,在于“越”。在越过小沟坎小台阶可爱的追逐中,你超过我,我超过你的过程就是卓越的基础,就是陪伴和培育,就是支撑和鼓励,是迎接未来狂风暴雨中撑起的坚强膀臂,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放给孩子们的一片天空。家长要敢于适度放手,以便孩子们学习掌握搏击风雨的能力,有了这样的陪伴与培育,何愁我们的下一代未来不能翻江倒海。
追求卓越,是从大事小情中追来求来的,是无数个有趣、无趣、小小的事件堆积出来的,乐享生活,不断创造合理的设置,从小事开始,坚持不懈,孩子就会走在通向卓越的路上。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 马超 杨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