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入、监管、退出,“三个服务”一个也不能少。今年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以“创新+活力”为主题的新一轮优化营商改革,按照市场主体诞生、发展、退出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自由出生”、规范健康成长、有序退出营造便捷规范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智慧赋能 做好准入服务
北京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始终坚持以首善标准深化市场准入改革,降低准入门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日前,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接到赵先生的电话:“我们想成立一家名叫‘中铁建工集团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的企业,这个名称需要现场办理吗?”“您可以直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名称申报系统提交企业名称申请,名称申报通过后,直接登录北京市‘e窗通’平台申请企业登记,整个流程全部网上办理即可。”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详细地进行了解答指导。
近日,赵先生在丰台科技园区登记注册分中心拿到了新出炉的营业执照。他说:“现在真是太方便了,有这样的服务,我们对在北京发展更有信心了。”
自2018年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开展了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试点。自主申报全程网办,申报效率大幅提升。今年1-6月,北京市不含行政区划名称处理量为6441件,占全国处理总量的25%,居全国首位。
此外,今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改革。依托“e窗通”服务平台和区块链技术,企业申请登记时房产登记信息和住所使用证明可自动生成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存证证书,系统自动调取存证证书,代替传统模式下的房产证明、使用证明、委托协议等纸质材料,申请人自主承诺住所真实、合法、有效,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和变更登记,无需提交任何证明材料,真正实现住所登记“零材料”。
精准规范 做好监管服务
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入和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只有“管”得更科学、高效,才能“放”得更公平、有序和长久。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统筹全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着力构建“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力争在创新监管上提质增效。目前,围绕餐饮、物流、施工扬尘工地、物业管理、教育培训、医疗、旅游、养老服务、互联网平台、农民工欠薪等20个场景,试点推行一个场景由一个主管部门牵头统筹、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4项场景化措施,使企业经营有章可循、部门监管有据可依,真正实现寓服务于监管。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还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结合。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覆盖率、扩大部门联合双随机覆盖范围,目前在全市32个部门、47个抽查领域开展了部门联合抽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了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依据市场主体不同信用风险状况,确定有针对性、符合其风险程度的监管方式、监管措施、抽查比例等,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减少对低风险市场主体不必要的干扰,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针对市场主体反映比较普遍、突出问题,对多个领域的涉企违规收费开展专项整治,包括中介机构服务乱收费情况、交通物流违规收费情况、水电气暖违规收费情况等,积极推动国家层面以及北京市级层面的纾困政策有效落实。上半年推动全市商业银行向企业退还各类费用超3930万元,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罚没款合计1.15亿元,有力地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渡过难关。
简易注销 做好退出服务
简易注销登记实施前,办理企业注销需要提供《企业注销登记申请书》、决定注销文件、经确认的清算报告、注销公告报纸样张、清算组备案证明、营业执照正副本等整整六大类材料,企业普遍吐槽“手续多、成本高、退市繁琐、注销难”。
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中,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完善简易注销制度,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期由原来45天缩短到20天,依托“注销一体化”平台,实现与税务等部门注销信息的实时校验和共享,企业通过“e窗通”一站式办理注销。目前,北京市已逐步建立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1-6月,通过简易注销方式注销企业2.41万户。
此外,实施除名标记制度,开辟主体退出新渠道。目前,已对首批31户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展除名标记工作。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