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军旅生涯,他把忠诚、担当、奉献融进了自己的血液;转型急救工作岗位,他始终不忘“在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的誓言;两战疫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英雄本色。在医疗救护和疫情防控一线,北京急救中心西部急救中心站党支部书记李红岩坚守国门线,往返生命转运线,迎难而上不下火线,无不体现着“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军人风采。
2002年,李红岩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航天控制飞行中心结束了十年军旅生涯,开启了自己在急救工作岗位上的新篇章。
2003年3月,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秩序。作为北京市公共卫生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急救中心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成立转运小组。
那时,非典型肺炎是什么病?传染性有多强?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未知数。但李红岩积极向北京急救中心党委请战,成为了转运小组的第一批成员,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确诊病人的转运队伍中。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他白天上班,晚上转运病人,连轴转了一个多月,终因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导致自己不幸被感染。李红岩在地坛医院住院20多天,光39摄氏度高烧就达10多天,但他在出院结束隔离后,第一时间回到一线工作,他获评为“抗击非典型肺炎SARS先进个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李红岩被抽调到中心转运组工作。他深知疫情严防死守的极端必要性,他坚持以站为家,吃住都在办公室,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后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李红岩仍然坚守岗位,毫不松懈。
2021年3月4日,李红岩下班路上接到电话,有7名阳性病例需要连夜被送回泰州和杭州,组织决定由他带队护送。李红岩立即掉头返回单位,抓紧时间安排车辆,准备长途所需各种装备物资,赶到北京急救中心总部集合……当晚22点30分,转运组在首都机场接上病人出发。路上,李红岩与接收方反复沟通,确定了安全、高效率的交接方式。3月5日中午10点,转运组到达高速泰州出口,顺利将1名患者安全交给泰州急救中心。随后,他们又马上启程,在连续行驶16个小时后,安全到达杭州市第一医院。结束任务后,他们便踏上了返程,于3月7日凌晨4点顺利抵达北京急救中心,结束了往返3000多公里、争分夺秒的旅程。
结束隔离休养后,李红岩3月19日又被调到中心确诊病人专项转运组支援一线,参与确诊病人的转运工作。他每天都从各区隔离点转运确诊病例到小汤山医院,有时候一个班要转运五六例患者,一个病例最多时要用三四个小时,一个月共转运患者30例,圆满完成了支援转运任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这些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中,李红岩都冲锋在前,圆满完成了任务。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李红岩被抽调到机场疫情防控专班工作。在此期间,他不仅要负责境外航班阳性特殊旅客及各区隔离点阳性隔离人员的转运沟通、协调,特殊旅客、阳性病例的数据汇总,航班数据的收集、整理,每天还要给社区防控组群、机场专班前方指挥部群、各区隔离点群报送一天的数据,以及向上级汇报每天的数据。因为部门多、航班延迟等原因,每天等收集完信息汇报结束,常常已是凌晨。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转业军人,党员的底色、军人的本色永远不能丢。”虽然告别军营二十余载,但穿上防护服的李红岩,却初心不改,他表示:“在战疫路上,我会一直冲在前面”。
□本报记者 赵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