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国内历史文物被游客破坏的新闻,不时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我在感叹之余,也在不停地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一些不文明的游客的有意或者无意间的对珍贵文物的破坏呢?
不久前,我看到了一个新闻:在今年5月,开馆仅10多天的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的一些立方体土块,存在明显的缺角、开裂以及人为划痕;西汉时期的彩绘漆箱复原品上有着明显触摸后留下的指纹印,但旁边明确摆放着禁止用手触摸的标识。
此外,还有多处展览设施,有的被破坏,有的则直接消失不见。更令人气愤的是,千年地裂喷砂遗迹,竟成为游客“告白墙”。对此,很多文博人看到此情,血压都难免升高。要知道,这处喷砂遗迹,将其从发掘地整体提取打包回来展示在博物馆中,由于土质不稳定得等待土质稳定之后再放入展柜,不料被游客肆意破坏,这种破坏也是不可逆的。
我看到网络上发布的被游客破坏的喷砂遗迹上,多是游客画的爱心符号。向朋友表达爱心这没有错,但是放错了地方呀。
对这样的报道,我是感同身受。因为这些年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到访过很多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发现类似的刻字、画画、触摸文物的现象比比皆是,似乎防不胜防。不少博物馆对很多文物都加上了玻璃罩,也没有挡住一些游客的破坏。这充分说明,如何有效应对不文明游客的行为,需要在相关博物馆的安全巡防、高科技监控、流动巡查、触碰报警、参观提示等方面做足文章。对那些触碰文物参观底线的行为,不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文物保护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惩处,还得将当事人列入旅游消费黑名单,对其今后的旅行予以限制。
在惩戒破坏文物这方面,我想起了从两年前开始,北京延庆旅游部门的做法,值得推广。北京延庆区文旅局制定了《延庆区等级景区破坏文物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八达岭长城、龙庆峡风景区、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全区12家等级景区将共同实施联合惩戒。一旦一个景区将破坏文物行为人列入“黑名单”,在惩戒期限内,其他等级景区一律不予接待。我以为,仅仅联合惩戒还不够,还应当在相关媒体,对这些不文明的人进行曝光,以此让这样的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西安发生的这起“千年文物成为告白墙”的事件,再次警示全社会,每个人对历史文物都要心存敬畏。尤其是到这些历史博物馆,更应当保持文明参观的姿态,只用眼,不用手,在安静、虔诚、求知、探寻的姿态下参观,才能完成一次神圣的瞻仰的感受。
此外,从不少游客对参观后急于告白的心态,我也联想到,与其到处提防不文明的游客到处乱刻乱画,不如在相关景区的出口处,留出一些“游客感言栏”,可以让游客把感受、祝福、建议,以留言形式,留在这个专栏里。让游客尽情抒发参观后的感受。对其中有价值的感言、建议,相关景区可以发表在各自的微信公众号上,还可以对有价值的留言游客,进行适当的奖励,比如赠送景区门票,授予“文明游客”的称号等。
应该说,文明出游、文明参观,不但是对每一个游客的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相关景区在安全守护文物方面的一次大考。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防止类似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