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进入三伏天,站在地面顶着烈日施工像是在铁板上炙烤,但“躲在”20米深的地下避开骄阳并不会感受到一丝清凉。
“不仅热,还很湿,胸口比较压抑,非常难受。连轴干了12个小时,满身都是泥和汗,洗了把脸这才舒服点。”早上7时许,刚下晚班的盾构司机李林说。
今年23岁的李林,2021年毕业后来到中铁十六局集团轨道公司昆明市220千伏永和(云纺)输变电工程电缆通道土建工程项目担任盾构司机。
他揉着惺忪的双眼说:“不过,‘协作号’是公司在西南片区首台施工电缆隧道的盾构机,能开上它很荣幸,它也是地下施工中我最深情的陪伴。”
回忆起初到项目接触盾构机这个庞然大物时的心情,李林说:“近百米的长度、近500吨的重量让我震撼不说,尤其是面对操作台上有4个屏幕、10个界面、70多个按钮,一开始都不知道该看哪个。”为了能够驯服这条“钢铁巨龙”,李林只想尽快掌握安装调试、掘进拼装方面的技能。
每天,他都会跟随师父准时到达隧道施工点。不见阳光、没有信号、潮湿闷热、灯光昏暗、隧道逼仄、马达轰鸣,构成了盾构作业的现场环境。尽管如此,一进入不到2平方米的盾构机操作控制室,李林的心就沉静了下来,他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大小小几十组随时变动的数据,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所面临地下建构筑物和管道情况,及时请教师父如何正确操作红绿白若干排按钮,以控制好每个参数,保障泥土开挖、管片拼装、注浆等工作安全进行。
操作方法掌握了,盾构司机还得克服心理压力,“挺紧张的。”李林说,“操作不好,出渣口会掉泥,清理起来很辛苦;超挖还会导致地层沉降,甚至塌方等严重后果。”
记得有一次,掘进过程中由于渣土改良不好,出现喷涌现象,班组人员在机身内清理,他心里真不是滋味儿,“那起事故后,我都会高度保持集中注意力,严格监控数据再没有半点懈怠。”李林说。此外,每次上岗前,李林都先从盾构机最后端走到最前端,边走边观察每一个部件,特别重点检查盾构机动力来源——高压电缆和保证充足水源冷却高速运转机器的水管。
在半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后,李林渐渐摸清楚盾构机的“脾气”,除了会把控基本方向,面临不同地质、周边环境,还能熟练调整掘进速度、掘进力矩系列参数,做好渣土改良、保障掘进姿态等工作。在师徒二人共同努力下,项目于2021年12月以15环/班的成绩刷新了西南分公司盾构掘进记录。
“从去年到现在,每次走在成型的隧道内,看着一环环严丝合缝的管片,我都为自己参与建设的隧道工程激动不已;能够成为‘国之重器’的一名操作手,我也感到非常自豪。”李林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加强隧道施工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提升技能,为隧道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记者 马超 通讯员 曾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