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往今来说丰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往今来说丰台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丰台火车站,经过整体改建已投入运营,成为京南大型交通枢纽。那“丰台”之名因何得名?为何有“花乡”之美誉?丰台火车站始建于何时?改建后又有哪些特别之处?

“丰台”得名有“三说”

远在商周时代,今天丰台地区属蓟城之郊野,西周地属蓟国,春秋战国地属燕。秦时置蓟县,西汉置阴乡县,县治在今丰台镇南。至唐建中二年(781年),析蓟县西界为幽都县。今丰台区中部属幽都县,东部属蓟县。辽属析津府,金代属大兴府。元代为大都东南郊,明清属顺天府宛平县。

有关“丰台”这一名称的由来,历史上已争论了数百年。主要有三种不同说法:一说“丰台”是对金代中都城南面的正门“丰宜门”外拜郊台遗址的简称,清代朱彝尊《日下旧闻》称:“金时拜郊台在南城外。丰宜门者,金之南门也,丰台疑即拜郊台,因门曰丰宜,故目为丰台云耳”。“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丰”,拜郊台之“台”;二说因金代御使韩昉南庄别墅远风台遗址而得。据《日下旧闻考》记载“丰宜门外西南行四五里,有乡曰宜迁,地偏而嚣远,土腴而气淑,郊丘带乎左,横岗亘其前,中得井地三九之一十。筑耕稼,植花木,凿池沼,覆篑池旁,架屋台上。隶其榜曰远风。”明代出现村落,称“远风”,清时称“丰台镇”;三说元代的园亭花囿多在此地,“丰”是说养花的花房繁多的意思,“台”则是指花乡中许多亭台的遗迹。

从史料记载上看,“丰台”这一地名的出现,确应上溯至金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关于“丰台”的来历,还有金章宗赐名之说。

传说金章宗完颜璟梦遇百花仙女,相约同游百花谷。待他步入其中时,只见遍地奇花异草,四处香气袭人,到处云杉成荫。完颜璟暗喜:果然是人间仙境!众仙女摆宴敬酒、送歌献舞之余便纷纷跪地讨封,恳请他将“丰台”一地赐予她们。完颜璟不明“丰台”位于何处,众仙女笑答:丰台在中都城南面丰宜门外的拜郊台一带,就是皇城的南郊啊!回到皇宫后,金章宗即传御旨,将丰宜门外至拜郊台间的地区赐名“丰台”,并令当地百姓广植花木按时进奉。

清末丰台镇以东、大红门以北划为城属区。1928年丰台区东部属南郊区,中、西部分属宛平县、房山县和良乡县。1952年北京市在城区南部设行政区时,以“丰台镇”之称得名“丰台区”。

被誉为“花乡”的由来

丰台一带种植花卉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金代。清代文人李汝珍有诗云:“丰宜门外丰台路,花担平明尽入城。”丰宜门乃金中都城南正门,“平明”即天刚亮的时候。也就是说,金代时,在黎明时分,花农们已挑着鲜花进入中都城内。

元灭金以后,改中都为大都,重建都城。此后,元朝的一些士大夫和文人便在今天的丰台一带修建别墅花园,会友设宴郊游,由此推动了当地花木业的发展。到了明代,当地花木业更加兴盛。据《春明梦余录》记载:“今右安门外西南,泉源涌出,为草桥河,接连丰台,为京师养花之所。”由此可见,明代这里已成为京城花木的主要产地。

到了清代,丰台的花木业达到鼎盛时期。据《日下旧闻考》记载:“丰台种花人,都中目为花儿匠。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车载杂花,至槐树斜街市之。桃有白者,梨有红者,杏有千叶者,索价恒浮十倍,日昳则虽不得善价亦售矣。”清代麟庆在其所撰的《鸿雪因缘图记》中称:“丰台为养花之所……培养花木四时不绝。”当时京城花市上所出售的花卉,大多数来自丰台的黄土岗、草桥一带,尤其是每年的农历四五月间,大量的花木上市,花农们或肩挑、或车载,“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将大量的鲜花源源不断地送到四九城的花市、花店。

丰台不但种植花卉的历史悠久,且所产花卉品种繁多,各种名贵花卉应有尽有。孟春之季有梅、山茶、水仙、探春。仲春之季有桃李、海棠、丁香;季春之时有牡丹、芍药、攀枝。入夏则除石榴花外皆为草花。古称“燕地苦寒,江南群芳不易得。”但花乡人不断提高技艺,靠温室暖房培育花卉,实现了“南花北养”,花木四时不绝,故有“花乡”之美誉。

明清时,京师芍药以丰台最富盛名,故有“丰台芍药甲于天下”之誉。明代《帝京岁时记胜》称:“京师花木之盛,惟丰台芍药甲于天下。”《燕京岁时记》也载:“芍药乃丰台所产,一望弥涯,四月花含苞时,折枝售卖,历遍城坊。”清代《日下旧闻考》载:“丰台为近郊养花之所……培养花木,四时不绝,而春时芍药尤甲于天下。”立夏至小满节气前后,芍药花开,“连畦接陇,一望无际”,观花赏景之人络绎不绝,为京城初夏第一胜景。

据记载,丰台种植花卉以“丰台十八村”闻名遐迩。《鸿雪因缘图记》称:“(丰台)前后十八村,泉甘土沃,养花最宜,故居民多以养花为业,而花中以芍药为最佳。”这里所说的“十八村”,而今多泛指丰台草桥、黄土岗、樊家村一带。

丰台一带之所以成为“花乡”,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丰台地处永定河洪水冲积扇的脊背一侧,永定河几次迁移改道所形成的冲积扇,地势平坦,由此造成地下潜水承压溢出,湿地众多,土壤肥沃,水源丰沛,其酸性沙质土壤,溶肥渗水,装盆土不粘手,浇水不板结,换花盆时土坨不散。正是永定河的滋润,使得花乡人种花养花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被古人誉为“诚此地难得之佳壤也”“唯植花木最盛之地矣”。

明清时期很多文人墨客到丰台看花,并即兴吟诗作赋,写下《春老丰台芍药红》《丰台看花歌》《丰台芍药》《丰台赋芍》《寻花曾一到丰台》等诗篇。其中以清代举人庞垲的《丰台看花歌》更为知名:“四月晴和芍药开,万紫千红簇丰台。相逢俱是看花客,日暮歌笙夹道回。”据传乾隆皇帝也多次出右安门,到丰台赏花,并即兴写下《丰台作》《丰台行》等,其《丰台》诗曰:“丰台最有江南趣,今岁江南趣不如。绿柳红桃三月半,景明恰值雨晴初。”

百年丰台火车站

丰台火车站是北京最早的火车站,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丰台镇正阳大街。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修建天津至通县的铁路,因受到朝廷内的保守势力阻挠而未获批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有清政府开放口岸、修建铁路的规定。此时,清廷复议了李鸿章修建津通铁路的奏折,并决定将最初设定的终点为通县的铁路线移到卢沟桥,修建津卢(天津至卢沟桥)铁路。

1895年,津卢铁路全线开工,并于年底修至丰台,遂在丰台建站,丰台火车站由此诞生。1896年5月,津卢铁路由丰台站延至马家堡车站。不久,从丰台站向西修了一条到卢沟桥的支线,至此,津卢铁路全线竣工。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国人修筑了丰台站至前门西站的铁路。1901年,英国人又把津卢铁路从永定门修至正阳门东侧,设正阳门东站,又名前门东站。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奏请准拨关内外铁路余款修建京张铁路,清政府委派陈绍常为总办,詹天佑为总工程司,自行勘测、设计、施工。京张铁路自丰台站为起点,经广安门、西直门、南口西达张家口,宣统元年(1909年)8月建成通车,始发站为丰台站。至此,丰台站成为京山铁路(北京至山海关)、京汉铁路、京张铁路三条干线的联轨站。

清末,丰台火车站从建站初期开始,客货业务就比较繁忙,到了民国时期,成为华北最大的编组站之一。1949年之后成为了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丰台火车站为丰台镇带来了商机,带动了所在地正阳大街的饮食、服务行业的发展。车站门前及东西两侧的饭馆、旅店、客栈、货栈、杂货铺依次而置,繁华一时,成了丰台镇一条有名的商业街。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侵占了丰台火车站,并进行了改建和扩建。抗战结束之后的1946年平津区铁路管理局呈请民国政府交通部,将丰台站由头等站上升为特等站。

2010年6月20日起,丰台火车站停办客运业务,由此115年的运营暂告结束,随后进行整体改造扩建。

新建的丰台火车站是京广、京沪、京九、京原、丰沙等普速铁路干线和京港台、京广等高速铁路的交会中心,是集普速车场、高速车场、地铁、公交和市政交通为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整体建筑风格虽然简洁,但细节处处蕴含着北京元素,其丰富的空间形态给人以宽敞、明亮的视觉感受。

主讲人介绍:

户力平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