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哪里有需要,“娘家人”就出现在哪里
“只要疫情不散,我绝不后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要疫情不散,我绝不后退!”

杨英明
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党支部书记
 

杨英明现任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党支部书记、国风美唐分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疫情面前,她舍小家为大家、勇担当有作为,始终坚定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出了一名新时代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者的风采。

危难时刻显本色。“我请缨!我有二十多年的预防保健经验,而且我是党员,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选派一名医务人员进驻援外医疗队,为西欧国家大使馆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疫苗”的任务。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杨英明将危险置之度外,踏上了为期28天的援欧疫苗接种之路。

此次援外疫苗接种任务涉及到几个国家,因为疫苗需接种两针,所以每个使馆要往返两次,加上杨英明所在医疗队负责的接种人数较多,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在接种疫苗的间隙,她还不忘向在大使馆工作的同胞宣传防护知识,希望他们在异国他乡照顾好自己。

2020年12月31日,杨英明在海外吃了跨年饭。“妈妈,您一定要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身在他乡,与儿子视频通话时,儿子懂事的话语让杨英明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想念祖国、家乡,想念亲人、孩子,但我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杨英明说,执行这次任务的过程让她更加体会到了祖国的强大、伟大、博大……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回到祖国后的杨英明主动放弃假期,毅然加入了社区疫情防控小组,奋斗在防控的最前沿。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42万,疫情防控难度可想而知。在杨英明以及疫情防控组的共同努力下,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构建了“派出所+街道+社区+家医团队”的立体化、网格化联防联控机制,使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排查居家隔离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消毒指导等工作,为回天地区筑起健康免疫屏障。

龙泽园街道出现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在搬运防护物资的过程中,杨英明不慎崴脚,脚踝肿起来一个大包。本应少走动多休息的她,凌晨1点突然接到紧急任务,需要立即赶往居民家中完成消杀工作。她二话没说,穿上厚实的防护服、背上沉重的消杀机,在漆黑的深夜与同事一起逐级登上五层楼梯,从空气到地面、甚至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所有消杀步骤都做到一丝不苟。完成任务回到单位时,天边已泛起微光,直到此时,累得精疲力竭的杨英明才发现,自己的脚踝已经肿得抬不起来,剧痛难忍……

在将近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杨英明是组织者、协调者和实干者。每逢辖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杨英明白天组织医务人员在数九寒天里、骄阳似火下采集核酸样本,晚上还要做好各项收尾、医疗垃圾回收和第二天的物资准备工作。转运任务繁重时,疾控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之间需要频繁对接工作,安排车辆、物资、人员转运等,她多方协调电话沟通,常常因为说话太多导致嗓子沙哑无法出声。入户核酸采样任务艰巨时,她又变身统计者,统计辖区三个镇街密接、次密接和大数据筛查的各类人员。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后,她又想方设法尽快完成各年龄段人群新冠疫苗接种。

杨英明以居民的健康为己任,全心全意投入到抗疫一线,每天忙碌在医院、一线,偶尔回家也常常是深夜。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危险,阻断传染风险,杨英明每次回家都会先在门外消毒再进入单独屋内进行换洗。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段时间里十几岁的儿子居然已经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每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看到儿子为她准备的热气腾腾的饭菜时,杨英明总是忍不住眼圈泛红,这是她吃过的最香的饭菜。

面对疫情,只要有需要,杨英明总是义无反顾奋战在第一线。在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在每一个需要她的岗位,用无怨无悔的奉献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奉献。“只要疫情不散,我绝不后退!”杨英明说,在责任面前,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坚守岗位、勇挑重担;在使命面前,只有一种执着,就是舍小家为大家,坚守一线、冲锋在前!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刘彬彬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