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红色工运大篷车”创新工运史宣传方式
促进就业创业抓住了民生之本
“工前五分钟” 让生产更安全
持续完善
打击涉老诈骗 要形成合力
普及急救知识,培训更多“第一急救员”
治理暑期校外培训乱象 要下深下细功夫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前五分钟” 让生产更安全

 

昨天早上,在日照总项目部施工现场,工人们整齐地站成三排,正在接受安全教育。安全员徐文强像往常一样,一边检查工人们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一边要求工人们互相检查必须穿戴的防护设备,救生衣、安全帽、劳保鞋、反光衣……一样不能少。(6月29日《天津工人报》)

“管口吹填区没干的泥塘较多,要时刻注意脚下安全;拆接管子用电设备多,要注意防电、防割伤。”徐文强仔细交待着。利用开工前的一小段时间,对现场劳务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布置安全工作任务,讲清每个生产环节、操作点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检查安全防护用具佩戴情况,这是日照总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新规——“工前五分钟”。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道理,被越来越多的单位和职工接受。为了树立职工安全意识,提醒职工时刻绷紧安全弦,有的单位在大会小会反复强调,有的单位经常播放安全警示片,有的企业安排安全员巡回检查,有的工地布满了“安全第一”的横幅。相比之下,“工前五分钟”有着独到的作用。首先,“工前五分钟”结合了当天的工作内容,发出的安全提示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安全提示使用的浅显易懂、直接了当的大白话,更方便职工记忆,更容易让职工接受。实际效果也确实如此。安全员认为“用好这五分钟,抵得上平时几个小时”;职工则感叹,“刚到工地的时候,安全教育就跟听天书一样,好多概念我们都弄不懂。现在听的都是实在的东西,我们都能记住。”

笔者建议,“工前五分钟”可以尝试设置互动环节,即允许和鼓励职工对安全员的安全提醒进行提问、补充和完善。如此,“工前五分钟”的效果会更好。

□余清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