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经开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星光不负赶路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光不负赶路人
——记推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青年职工力量
 

他们活跃在生产一线,为一个个研发数据彻夜不眠;他们为保一方平安日夜坚守,无论严寒酷暑;他们往返于操场、教学楼之间,只为在幼小的心灵播种出希望的种子;他们追求技术创新迭代,只为让国产火箭顺利启程奔赴浩瀚的宇宙……他们来自机关、企业、学校等各行各业,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总工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把青春和理想挥洒在这片热土上,用年轻的炙热力量书写着使命在肩的担当,助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科技力量

用实际行动展现航天人的执着坚守

今年5月,2022年全国及省级五一劳动奖陆续揭晓,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研究员周遇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欣喜之余,他回顾了从事运载火箭研制工作近30年的心路历程,用实际行动诉说着一名航天人的执着和坚守。

2019年,周遇仁加入国内首家民营运载火箭公司——蓝箭航天,带领团队开启了民用运载火箭及火箭发动机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和突破。液氧甲烷推进剂具有无毒环保、低成本、高可靠、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可重复使用航天动力的发展方向和最佳选择,加入蓝箭航天后,周遇仁便一心扎进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究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工作流程创新,周遇仁不断探索运载火箭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如今,他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了“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与“天鹊”8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匹配验证等多项技术攻关工作。2022年1月,“朱雀二号”遥一火箭完成出厂前的总检查工作,具备出厂条件。

在周遇仁看来,完成“朱雀二号”遥一火箭的研制工作仅仅是个开始。“离做成一件事还差最后一步,那就是顺利完成首飞试验,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周遇仁说,“未来,我们会不断迭代优化总体方案,提升发动机功能和综合性能、结构减重等,使“朱雀二号”火箭成为更简洁、可靠、低成本的火箭。”

创新力量

8年承担10项课题 成果转化上亿元

孙倩倩是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电力电子研究室主任,今年,是她从事国产大功率电气装备研制的第8个年头。8年间,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10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上亿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电气装备创新研发的佼佼者。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近年来,孙倩倩带领团队研发的飞轮储能中压UPS、CISDIFlex系列直流电弧炉柔性电源等研究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冶金工业变频调速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可靠性飞轮储能中压UPS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获国际储能创新大赛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CISDIFlex系列直流电弧炉柔性电源装置”获北京市金桥工程种子资金、北京市创新工作室创新助推资助、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

研发无极限,创新无止境。多年来,孙倩倩充分发扬“拓荒牛”的创新实干精神,立足岗位、守正创新,将创新想法回归到实际工作本身,以愚公移山之毅力破解工作中的种种难题。

先锋力量

使命必达,时刻护卫城市安全

“北京市气象台6月26日14时发布天气预报:今天下午多云转阴有雷阵雨,北转东风二三间四级,最高气温33℃;夜间中到大雨,东部局地有暴雨……”每当这时,总会有一群人“闻风”而动,为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时刻做好准备。在经开区,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除了在每一个暴雨倾盆的日子疏堵排水,还能在紧急情况及时处置初期火情、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投身疫情防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物业应急抢险大队(以下简称“应急抢险队”)。

作为经开区三大应急抢险队之一,为了保障物业基本功能和群众生活,应急抢险队保持全天候待命状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2018年7月、9月,一品亦庄、听涛雅苑原物业单位陆续撤出,为保障小区居民正常生活秩序,应急抢险队对小区配电、给排水、消防等多个系统进行查验,为物业正常运行做好保障;2018年7月19日,听涛雅苑项目电缆沟进水倒灌配电室,应急抢险队接到任务后迅速组织抢险队员装载设备到达现场投入抢险工作,连续奋战20余小时,及时排除险情;2022年6月10日,听涛雅苑突发疫情,应急抢险队连夜落实疫情防控设施搭建、社区物资运送、防疫值守等各项防疫任务,为实现动态清零贡献力量。

岁月见证初心,奋斗践行使命。14年来,应急抢险队兢兢业业守护着经开区,使命必达。 未来,应急抢险队将持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应急抢险能力,用铮铮誓言护卫城市安全。

育人力量

为孩子搭建自主学习的“脚手架”

2013年入职起一直担任科技组教研组长一职,致力于STEM项目学习的研究和普惠;2016年带领科技组老师举办科技节,至今校级科技节已经成功举办五届;2019年担任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依托校级项目组将学校的课程研究从“基于标准的学习”进阶到“从教走向学”;2021年兼任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建构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成长规划系统,同年学生/教师项目学习平台上线,同步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脚手架”……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鑫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该被看到。

张鑫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我站在孩子们身旁,感受他们的困境,为他们搭建学习的“脚手架”,让他们都能抵达学习的高峰,让更多的人看见,让自己看见,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最骄傲的时刻。”

2021年5月,学校依托项目学习开展小学期活动,将一个学期分为两个大学期和一个小学期,小学期在期中阶段。预留一周时间,打破日常40分钟的课堂界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此期间,学生们自主规划学习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完成一项学习作品。此外,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选择一位学生作为焦点学生,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表现点点滴滴的观察,对学习设计进行改进。

学生有了自主的空间,导师站在学生的视角,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张鑫作为这项活动的发起人、组织者和参与者,认为“将教师请下讲台,将时间还给学生”,这样的改变对于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暖心力量

7天6夜坚守 为管控区居民送货到家

“衣食住行”乃人之根本,受疫情影响,“送货到家”成了人们购物的首选,电商行业因此迎来一波热潮。

京东物流快递配送员冯玉滨所负责的加华印象小区实行管控后,快递员无法送货上门。为了保障自己所负责的12栋楼、1200多户居民的正常生活,冯玉滨只能通过群发短信和电话通知的方式联系客户取件,客户不能及时取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让客户及时取到快递,也为了保障这些快递的安全,在小区管控期间,冯玉滨每天都要忙到凌晨1点以后,每晚就睡在快递车上,第二天又一早起来为居民取件作准备。

“货真的太多了,我怕丢件儿,更怕大家着急用,就在小区北边干道找了空地,把所有货都放在那里守着。后来,业主们从其他平台下单的生活物资也会暂存到我这里。”冯玉滨说。小区被管控后的一周,快递每天都是成倍增加,无论是不是京东的快递,冯玉滨拿到之后都会进行二次消毒,再送到小区志愿者、居民的手中。

就这样,冯玉滨整整忙碌了7天6夜都没有回家,小区门口的那一抹京东红刻在了所有社区居民的心中。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洛洛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