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社区的大管家 居民的好女儿
化身“全能小蓝” 倍感使命光荣
职工故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的大管家 居民的好女儿
——记首都道德模范人物、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
伊然(右)与大白交流防控工作
 

“社区的大事要管对,居民的小事要办好,困难要尽快解决,诉求要及时处理。”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伊然说。她被称为社区的“110”,因为社区有事她比警察来得更快;她被称为社区的“120”,因为她比医生离患者更近;她是社区的大管家,因为居民身边的小事琐事在她心里都是百分百的大事儿;她是居民的好女儿,因为老人们说,她比自家的儿女更能知冷知热。她常说:“为社区者,不慢其民。”

让“百炼钢居民”

化作“绕指柔”

打了3次灭蚊药,伊然接到3个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蚊子一个都没死”;刚栽完一片树,她又接到热线,说“栽的树,花都没有一起开”……这样的诉求出自龙泽苑社区的同一位居民。看到他的12345工单,社区工作人员都觉得头大;一听到是他打来的电话,大家心里就先“凉半截儿”。

“没事儿,他的诉求我来办。”听到同事们的无奈,伊然笑眯眯地说,心里却在暗想:“百炼钢都能化作绕指柔,我不信你会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

去年夏天,这位居民家的下水管道堵塞。有天夜里11点多,他打伊然的电话,又着急又生气地说:“我们家又淹水了,物业电话不通,你们快点过来!”

伊然联系上物业师傅后,俩人一起赶到这位居民家中,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总算是疏通好了。她回到家洗洗躺下已经差不多是凌晨3点,然而6点钟又被手机来电吵醒,还是这位居民,还是下水管道堵塞。来不及多说,伊然又叫上物业师傅赶到他家中,一边充当水工,协助师傅来回拉拽管线,还要充当保洁,擦净居民家中污水,一直忙到上午将近10点钟。就这样,前后两次、近7个小时,伊然化身“掏粪工”,终于把这位居民家中的下水管道疏通,同时还把屋里收拾干净。

此时的伊然浑身上下都是下水道味儿,性格开朗的她说道:“在您这儿,我这辈子没干过的脏活一下子全都经历了。”这位居民这时终于被打动,他邀请伊然在自家吃早餐,还很认真地说:“您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从此,这位居民再也没有拨打过12345热线,他还经常告诉邻居,有事找伊然就行了。后来,这位居民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主动修剪路边蔓延出来的林木枝条;小区修建围墙栅栏时,主动监督施工质量并不断提出可行性建议……逐渐成为社区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能手。

正是通过这样真诚的服务,伊然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伊然书记是我们全社区的贴心人!”这句发自肺腑的话,道出了龙泽苑社区居民的共同心声。

构建协商模式

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痛点

和回天地区很多社区情况类似,龙泽苑社区的特点是老人多、孩子多、流动人口多。另外,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有历史欠账,居民相关诉求较多。为更好化解矛盾,伊然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特点,成立由党组织牵头、党员主导、多方参与的“社区议事厅”,组建“阳光管家”经费使用小组、“龙之声”共建共享小组、“魅力龙泽”楼门长小组,以“一厅三组”参与式协商模式,有效解决社区基层治理中的各种难点、痛点,实现社区自治与共治。

“那是个周五的晚上,10点之前有900户居民签了字,第二天有1310户居民签字,其中有61户居民签的是‘不同意’。”聊起“塑胶步道事件”,伊然仍然记忆犹新。

回天地区行动计划实施后,上级提出为社区修一处健身步道。说起来是件好事儿,但居民群里却“炸了锅”。有居民担心塑胶垫会散发有害气体,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在居民群里讨论了差不多两个月,也未能达成一致。后来伊然在群里发动大家民主决议,并组织楼门长小组、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结果还有61户居民不同意。

“哪怕有一户不同意,对这户居民来说都是百分百的大事,社区工作不仅要把好政策宣传好,还要让老百姓理解支持,才能把政策落实好……”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伊然租了大巴带着这些不同意的居民,参观正在修建健身步道的施工现场,让大家亲自闻一闻塑胶有没有味儿,再查一查厂家的资质,看一看施工的质量,还可以现场咨询施工人员……最后,修建健身步道的事情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步道修好后,居民们走在上面遛弯,发自内心觉得这是政府在为民办实事。

如今,议事厅中“邻里角”“小圆桌”成为居民自治共治的阵地,小到喷泉开不开、垃圾桶放在哪儿更合适,大到先修破损路面还是先装充电桩、养老驿站都设置什么设施……只要居民有想法、有意见、有诉求,都会通过“议事厅”找伊然。她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商量办法,需要协调的“吹哨”,需要配合的发挥“党建协调”,需要支持的寻求街道资源,推动党建引领下“小事儿不出楼门,大事儿不出社区,难事儿齐抓共办”。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我在社区工作,如何做好工作让大家满意,这就是我最重要的事情。”伊然说。

培育“熟人文化”

打造社区温暖“大家庭”

“在咱们国家,有‘熟人社会’的传统,特别是在基层,打造‘熟人圈’能为群众办好多事!”伊然笑吟吟地说。

龙泽苑社区居民里有不少年轻人,结婚生了孩子以后,他们的父母从天南地北赶来帮忙照顾孩子。但是,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这些来自外地老人们都感到非常孤单。同时,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他们的父母,最初都对社区工作表现出各种“冷漠”的态度,这也给社区开展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伊然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区”,让大家亲近起来。

在伊然的组织发动下,龙泽苑社区为老年人组建“老党员先锋队”,并开办老年大学,挖掘有一技之长的居民担任教师,开设旗袍、摄影、乐器等多个兴趣班;为年轻人组织周末亲子时光、家庭趣味运动会、“回天有我”社会服务等活动;为学生们开设免费的假期英语、绘画、科学小试验等各类兴趣班;组织全职妈妈学习家庭急救常识、法律知识,参加健康心理学讲座……基本实现了社区小活动天天有、大活动月月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参与的居民也越来越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居民彼此熟悉了,邻里更加和睦了,社区越来越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有一次,一位远在新疆的女士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劝说她母亲回乌鲁木齐居住。我和老人讲了,没想到老人坚决不回去,说她在这里有很多伴儿,社区对她照顾得好,还想继续跟大家一起唱歌呢。老人的回答让我很感动,这说明我们倾力培育的‘熟人文化’,已经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说起这些,伊然特别开心。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伊然时刻冲锋在前,从为居民紧急呼叫120车辆到代购药物,从劝导居民安心居家隔离观察到送快递上门,从大数据排查到自驾车接送老人们接种疫苗,再到全员核酸检测……“用心用情为居民办好每一件事”是伊然的服务理念,她也凭此先后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优秀社工、首都市民学习之星、2019年度北京榜样、2020年度和2021年度北京市民政榜样等称号,近期,她又获得了“第八届首都道德模范”荣誉。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张宜恬/文 彭程/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