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二十余年奉献新闻一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特别报道科记者颜葵:
二十余年奉献新闻一线

 

一线就是她的岗位,冲锋永远是她的姿态!哪里有新闻,她就在哪里!她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冲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她就是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特别报道科记者颜葵。

驰援武汉疫情完成300余篇新闻报道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记者可以参加,谁报名?”2020年大年初二,单位工作群里一条信息吸引了颜葵的注意,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当时上初二的闺女听说她要去武汉,抱着颜葵哭:“妈妈,那里危险,你能不能不去?”颜葵安抚女儿道:“这事总得有人去做,妈妈有经验,去会更好一些。”推开女儿,她迅速整理几件衣服,一个小时后就朝武汉进发了。

抵达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当天晚上,颜葵的第一篇报道《北京医疗队抵达武汉》便火热出炉,随后北京医疗队展开培训等相关报道宣告她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已经启动。“当时物资很紧缺,精神压力很大,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感染。但是进入重症病房,后方在等着我的新闻报道,就顾不上危险了。”当时,颜葵一天至少会报道四五条新闻,多的时候有十几条。

颜葵说,有时候和确诊患者就隔着一个话筒的距离,还随时会有患者经过,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她只能每天做无数次消杀。

最危险的一次,是颜葵进入病房拍摄。当她来到第二间病房准备拍摄时,一位值班护士说:“颜老师,你的脖子怎么露着呢?”颜葵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暗想:“坏了,会不会已经‘中招’了?”但是拍摄还得继续,情急之下,颜葵用两个口罩系在脖子上,继续完成拍摄。工作结束后,颜葵虽然进行多次消杀,但心里依然忐忑……这种精神压力持续了很久,直到几次核酸检测确定自己没有感染,她悬着的心才放下了。

医院接收的第一个危重症新冠病患闫女士到院时已经浑身发紫,医生说再晚来10分钟,就没希望了。颜葵对闫女士进行了跟踪报道,从入院说不了话、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到能吃点东西,再到慢慢康复……等回京后,颜葵收到了闫女士康复出院的好消息。即便现在,闫女士也会通过微信发节日祝福,表达她的感谢,这让颜葵很感动。

“像我在武汉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每天能睡两个小时就不错了,每天想报道的内容特别多。”干活干累了睡一会儿,然后又继续工作,在武汉的65天里,颜葵报道了300多条新闻,为武汉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一名新闻人应有的贡献。

积极解决百姓“急难愁盼”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热线新闻记者,颜葵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她把能帮百姓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把观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通过她的新闻报道,促使京城百姓身边急需解决的小事、难事得以解决。正因为如此,她的报道得到了大量观众的认可,颜葵成为了他们的贴心人。

有一年,清华大学附近铁路桥下一涵洞积水,这个涵洞是周边学生通往清华附小上学的必经之路,当时清华大学一位老师通过热线电话找到了颜葵。颜葵调查后发现隶属铁路系统管理的铁路桥产权归属比较复杂,事情难以处理。

一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路。颜葵联系了附近的消防队请求帮忙,消防队了解情况后用抽水泵把铁路桥下的积水抽干,让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反映问题的清华大学的老师还特意给颜葵发了信息表示感谢。

由于多年从事民生新闻报道工作,很多老百姓都存有颜葵的电话,有事都会想到她。

一次,颜葵接到一个电话,一位外地病患来北京看病,到达医院的时候健康宝变成红码,根据北京疫情防控要求,医院无法接收这位病患,只能要求病患返回住所,但又因为病患健康宝变成红码,住所也无法接收这位病患。这位病患和家属停在路边等了一天,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找到颜葵寻求帮助。颜葵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了相关部门,把病患带到隔离点进行隔离,妥善解决了病患无处可去、无饭可吃的问题。

“这种事情特别多,多年做民生新闻我采访过不少部门,就会知道有一些事情通过什么渠道能尽快解决,通过我了解的信息为有需求的老百姓解忧,也算尽我一点力。”颜葵说。

为重病患者奔走呼吁

颜葵重视公益事业,她每年都会为几十名患重大疾病和烫伤的孩子联系医院、筹措善款,在她的奔走下,一个个原本要放弃治疗、回家等候生命终结的病患重新获得新的生命。

女孩雯雯两三岁的时候在老家被车辆碾压,为了让雯雯得到好的医疗救治,雯雯父母带孩子来北京看病。肇事司机没钱,雯雯家经济条件不好、也不知道去哪个医院看病,只得打热线电话寻求帮助。颜葵得知消息后便赶到了雯雯和母亲在大兴的住处,“我当时看着雯雯的惨状,心里难受极了。雯雯父母没有看病的钱,我就抓紧联系了一些慈善基金会,替雯雯申请救助,又赶紧联系了相关医院,很快雯雯就住院了,手术很成功。”

康复后的雯雯现在已经上小学了,还爱上了跳舞,雯雯的父母经常会给颜葵发信息表示感谢,看着雯雯能正常融入生活,颜葵也非常开心。

山西有一个天生无肛女孩,来北京看病的时候才4岁,肚子浑圆,浑身发黄。颜葵得知后,去看望了这位女孩,并进行新闻报道,还为女孩联系了医院。看到报道后,不少爱心人士捐款,也为女孩筹措够了医疗费,几次手术都很成功,女孩也回归了正常生活,这让颜葵感到非常欣慰。

还有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孩夏静,她的父母身患癌症,家里非常缺钱,来北京看病后,颜葵就开始想办法为女孩找医院、筹资金。最后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了一部分资金,慈善基金会给女孩提供了一部分资金,医院也减免了一部分费用,夏静成功进行了移植,回家后继续读大学。就在前两年,夏静的父亲给颜葵发来信息:“夏静已经硕士毕业,感谢您当年对夏静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现在的夏静,谢谢。”

颜葵日夜奔忙在新闻一线,节日也都在岗位上度过,新闻机房里每天最早出现的是她,最晚走的还是她。20多年风里来雨里去,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胃炎等疾病,由于工作繁忙,她常常无暇顾及孩子和父母,甚至父母去世都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她深知自己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负群众的期望、不负家人的支持。

“现在晚上12点前能回去休息,但是前些年基本上都是在凌晨2点左右能回家就不错了,有些时候晚上弄完天都亮了,回家换身衣服又接着去第二个现场。有时候也感觉累,但是通过新闻报道,能为社会上有需求的人解决一些困难,出一份力,我就有一种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种获得感和幸福感支持着我,每天热血满满地奔忙在新闻一线。”颜葵朴素的话语里道出了一名新闻人最真挚无私的心声。

个人简介

颜葵,女,1973年8月出生,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特别报道科记者。从业20多年,曾先后获得北京市第十六届宣传系统优秀新闻工作者,2015年北京市新闻战线“新春走基层”先进个人,2016年度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2020年被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孙妍/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