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体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足协新政能让中国足球“触底反弹”吗?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足协新政能让中国足球“触底反弹”吗?

新疆天山雪豹队和北京理工大学队递补参加中甲联赛
江苏苏宁易购中超夺冠后解散退出
中国足球期待置死地而后生
 

■ 保住“基本盘” ■

4月25日,中国足协宣布2022赛季中国足球三级职业联赛参赛球队名单及相关政策,根据新政,中超联赛没有俱乐部退出,按计划扩军至18支参赛球队,实行“升3降3”的升降级政策。青岛队和贵州队退出职业联赛,由新疆天山雪豹队和北京理工大学队递补参加中甲联赛。中超、中甲俱乐部每场比赛应有1名U23球员始终在场。

联赛开始前,相关政策出台本无可厚非,然而时间已经来到4月的最后一周,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依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且当下任何讨论中超和中国足球联赛的消息,在最后都要附上一句“目前三级职业联赛尚未确定开赛时间、赛程及比赛举办地”,不免让人唏嘘。

如果细分析新政内容,未能触及核心问题的“小修小补”,乃至“老调重弹”,都无法让人对中国足球“触底反弹”保有信心。

疫情之前的2019赛季,中国足协紧锣密鼓宣布,未来几个赛季中超、中甲都将进行扩军——增加职业联赛球队数量以及比赛场次。在当时国足还没从世预赛出局,金元足球的泡沫仍未破灭的大背景下,足协改革政策的提出给人一种中国足球将会迎来大发展的乐观景象。

然而,突发的疫情扰乱了中国足球和职业联赛的改革计划,再加上金元足球泡沫的破裂,中国足球的发展每况愈下。如今,绝大多数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球队都存在欠薪问题,难以符合足协的职业联赛准入规则成为普遍现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在欠薪背景下中国三级职业联赛出现大规模的“退出潮”不可避免。

此时联赛扩军与“退出潮”成为了悖论,如何调和这种矛盾?4月3日,中国足协下发了《中国足球协会关于2022赛季中超联赛、中甲联赛、中乙联赛相关工作的通知》,根据该通知要求,中国足协放宽了准入原则,并未坚持不欠薪俱乐部才能准入的标准,而是允许欠薪准入。

根据《足球》报报道,如果严格遵循不欠薪才可以准入的原则,那么中超俱乐部有极大可能最多只剩下10家左右,这样一来,联赛首先面对的就会是赞助商的解约、基本盘的崩塌。《足球》报认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退出和解散俱乐部的球员的欠薪也无法讨回。这种情况下,只有保住联赛基本盘才能确保有政策时借助契机起势。

■ 委曲求全 ■

“升3降3”这一新的升降级名额制度在形式上等同于放宽准入,于是,中国足球的一番奇异景象被催生出来:凭借其自身实力本不应该出现在高级别联赛中的一批球队依据政策又回来了,当然,在过去几年类似这样“起死回生”戏码已经见怪不怪。保住中国足球的基本盘在事实上已经被曲解为一种对中国足球发展不利的委曲求全式做法。

在如今中国联赛的环境下,没有了金元的涌入,绝大多数的球队实力差距并不大,“升3降3”很有可能会演变为这样一个结果:在新赛季,由几支球队组成第一集团,身后统统是第二集团,一众球队陷入到保级大混战之中。而3个降级名额也是历年少见,届时经济困难的保级、降级球队难免再来一波“退出潮”,根据递补原则,中甲排名前三分之一的球队,都将有希望升入中超。“困难——放宽——退出——递补”,中国足球似乎要在这个死循环里继续走下去了。

按照足协人员的说法,新政考虑了“俱乐部和球员多方利益”,可惜,这样的“和稀泥”是永远无法让联赛好起来的。准入大放水让联赛水平下降的同时,也会助长一些俱乐部欠薪的底气,毕竟足协害怕有球队退出总会出手相救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反观中国足球真正的基本盘:中超冠军球队隔年就解散退出,昔日称霸亚洲的王者之师分分钟大厦倾覆,老牌球队深陷欠薪风波……中国足球天花板摇摇欲坠。

■ 当断不断的U23政策 ■

如果今年联赛还能够进行,那么本赛季将是U23政策实行的第6个年头。这个政策褒贬不一,主要是看从哪个角度出发看问题。例如,在这一政策的熏陶下,过去几年确实有一些在国内还算不错的适龄球员获得了比赛机会,也渐渐成为了俱乐部和国字号球队的主力人选,但这终究是少数,而且在亚洲赛场也没什么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也加速了联赛内部的不正当竞争。但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讨论这一政策是否有意义,而在于它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在金元足球虚火狂烧的那几年,各队均以大牌外援为本,各级联赛1985至1993年龄段的本土球员并未得到有效锻炼。现如今大牌外援不复存在,各支球队当务之急就是要拼谁找廉价外援的眼光好,以及谁的本土球员储备能力强。在这样的情况下,U23这个年龄段的球员本就不再需要政策倾向给与的充足出场时间。

同时,U23政策的众多负面影响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造成了各年龄段球员的不公平竞争。以23岁为分水岭,政策适龄球员成了抢手货,24岁以上球员随时面临没球踢的风险,这导致不少24岁到30岁的当打球员前往次级联赛淘金,顶级联赛剩下就是应付政策的U23球员、大牌外援和本土老将,这样的联赛生态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在金元足球泡沫破灭的当下,其实正是废除U23政策、让中国足球各个年龄段参与公平竞争的大好机会,但仍然施行的这一政策不得不让人联想有关方面是否还有其他方面考虑。比如,要保住本土的亚运会男足比赛成绩,要为巴黎奥运会作战略准备之类。但这些准备在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基础面前,无异于水中花、镜中月。

■ 别让足球改革流于形式 ■

中国足协此次施行的新政还有其他一些细枝末节的调整,比如一支球队如果被征调了足够的U23球员后可以不用遵守U23政策,U19国青继续去踢中乙联赛等。然而,这些政策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其实都是小修小补,并未触及让本就十分脆弱的中国职业联赛走上正轨,并以一种健康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核心问题。

中国足球说了许多年的“不破不立,触底反弹”,然而,温吞水似的新政让足球改革沦为浮皮潦草走形式。当下,中国足球已无底线可以继续突破,期待改革可以更加大刀阔斧一些,让中国足球真正置死地而后生。

□纪盈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