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职业紧张”,我想很多人会很陌生。但是,一提到职场焦虑,很多人就会感同身受,都有各自的体会。近日,有媒体指出,失眠、抑郁、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如果你在工作压力下感到身心不适,很可能是“职业紧张”在作怪。“职业紧张”涉及的人群更广泛,严重影响劳动者身心健康,但由于多是隐蔽性伤害,因此存在难界定等问题。
由于工作异常紧张而辞职的年轻人,其实不在少数。有的人从这些互联网大厂或者高强度的职业出来后,宁愿找个能按时下班、工作压力不太大的工作。我就认识一个资深的宾馆行业大堂经理,虽然一度月薪很高,待遇也不错,还有更多的职业上升空间,但是,由于他不想每周要上几天夜班,不能按时休息,说什么也要辞职,并发誓不再从事类似工作。后来他找了一个在超市做管理的工作,月薪虽然较之以往大幅度下降,但他依然欣然接受,因为他觉得这个工作适合他,可以充分地休息,充分地享受生活。这是他看清了自身的需要。
不过,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生活成本的加大,年轻人都在拼命赚钱,而收入高的工作,无不是节奏很快,任务繁重、休息时间偏少的。有的人几乎每天就是在单位与住处两点一线地单调地切换。由于职场压力太大,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
那么,职业紧张到底算不算职业病呢?专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包含10类132种职业病,基本限于工业生产范围,以尘肺、化学中毒等制造业的健康风险为主。因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职业紧张”目前虽不在职业病范围内,但应该可以纳入“工作相关疾病”。
职业紧张也叫职业应激,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若持续存在,可导致身心健康损害。因为过度紧张可引起人们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在情感和认知方面。如工作满意度下降、抑郁、焦虑、易疲倦、感情淡漠、易怒等。而工作压力大,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躯体不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流加速等方面。最终的严重后果是筋疲力尽。具体表现为职业效能下降、职业动机和热情下降,职业退缩以及应付能力降低等。
由此可见,大面积的职业紧张会带来社会的不和谐。世界卫生组织称,“职业紧张”已成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重庆市卫健委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54.89%的工人有中度以上紧张反应;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为52.9%,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检出率为19.4%-28.6%;互联网企业员工中34.0%有“职业紧张”。
近年来,媒体多次曝光的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因为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工作,而猝死在工作岗位的新闻,引发了全社会普遍关注。但是,很多行业和单位存在的职业紧张问题,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有关部门应当研究职业紧张带给劳动者的负面影响,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加以规避,降低劳动者超重工作的风险。与此同时,各个行业,也应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长和强度,从各个方面关心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