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稿启事
讲好冬残奥会的故事
生长在古诗中的树
一条奇迹路 三代铁路情
“三点一线”开展冷链经营检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奇迹路 三代铁路情

 

宋人倪思说:“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棋子落声、煎茶水声,皆声之至清也,而读书声为最。”而我想说:“火车的鸣笛声最美。”

初次来到这个世界,恐怕没有谁比我听到了更多的火车汽笛声;没有谁像我那样,晚上在火车的汽笛声中入睡,早晨在火车的汽笛声中醒来。更没有谁像我那样,耳边的童谣是:“小铁娃,快长大,长成小老虎,要为祖国修铁路,越是艰苦越幸福。”妈妈说,这是姥爷唱给她的歌。

姥爷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部书,一部博大精深的书。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用心灵去读他,用我沿着他的足迹孜孜不倦地跋涉和寻找去读他。而在我用几十年生命读懂的几个篇章里,最耐人寻味的一章,题目非“信念”二字莫属。

姥爷参加工作就是一名铁路工人,为了支援三线建设,1955年,姥爷作为技术人员前往支援成渝线和宝成线。“成昆铁路要快修。”毛主席发出的战斗号令将30万筑路大军火速集结至大西南,万众一心,只为开出一条“天路”。1958年,姥爷奔赴成昆线。

成昆铁路从1958年7月正式开工至1970年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建设历时12年。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绵延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是在崇山峻岭间生刨硬凿出来的。这里没有平原,这里有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这里没有平地,这里有深涧、暗河、泥石流;这里没有先进的施工机械,这里有一杆风枪、一把铁锹、一辆推车。但是,这里有一根钢丝绳横渡大渡河——“穿云破雾身矫健,险峰之间荡秋千”的豪情;这里有“为了祖国修铁路,越是艰苦越幸福”的铁军精神;这里有“一百分的力气,要发挥一百二十分”的干劲;这里没有外国专家“即使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的预言,这里有改变了当时西南地区沿线2000万人的命运,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而今,每一列火车经过成昆铁路龙骨甸大桥时,都要鸣笛30秒,向当年为修桥而牺牲的烈士致敬,告慰这些为祖国建设而献出生命的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姥爷说这是筑路者的豪情,也是守路人的底气。他曾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们同晒金江的太阳,同经马道的狂风,同淋普雄的冻雨,同闻燕岗的雷声,劈山架桥,用血肉、理想和信念在横绝之地开出坦途,任凭风吹浪打,一生奉献成昆。”

我的父亲从学校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南三线建设,带着青春、带着梦想来到了成昆线上的铁路机务段,也是在这里与成昆铁路结缘、与姥爷结缘、与我的母亲结缘。父亲经过努力工作和在北方交大的进修学习,1995年调任到北京铁道部,同姥爷一样,兢兢业业为国家铁路建设事业奋斗到退休。

铁路医院出生的我,上的是成昆线铁路幼儿园、铁路小学、铁路中学,后来上了铁路运输学校,毕业后的我进入铁路信号工厂,目前在中国中铁电商平台工作,不觉间,我的人生早已全部融入了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随着我的成长,成昆铁路也历经半个世纪风雨,在西南大地上挺起铮铮脊梁,它铭记着忠诚,承载着信仰,延续着希望。如今,穿越大凉山的小慢车温暖人心,复兴号迅疾如风,铁路大提速,朝发夕至。大路朝天,通衢南北;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祖国大地上新老铁路线并行交会,火车走笔,镌刻下成昆铁路半个世纪的风云,续写着新的时代传奇。

□王海军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