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延宕反复,气候变化压力紧迫,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的发展挑战。
如何带动新一轮发展?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近年来,中国科研创新持续取得成果和进展,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中国科技发展成果向其他国家传播,也为世界发展增添红利。
抗疫科技:解“燃眉之急”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两年对于香蕉行业来说很艰难。我们的种植基地、仓储物流都受到巨大影响,但中国疫苗的到来是一场‘及时雨’。”厄瓜多尔香蕉出口企业太平洋香蕉王公司执行总裁比森特·王日前在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市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采访时说。
应对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是当前很多国家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燃眉之急。中国抗疫中的“硬核”科技力量,帮助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凸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与实力。
分离鉴定病毒毒株、检测技术和产品、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和生产……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在战“疫”中成长、成熟,不仅为中国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更通过各个平台与世界共享。
迄今,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1亿剂新冠疫苗,全球使用的疫苗有一半是“中国制造”;中国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率先同发展中国家开展联合生产,目前已形成10亿剂疫苗年产能;中国在15个国家已经或正在建设疫苗原液灌装基地,打造当地疫苗生产中心,并向有疫苗合作需求的国家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作为规模化、标准化的核酸检测平台,中国的“火眼”实验室模式不断落地海外。据华大基因国际公共事务总监曹威介绍,公司在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超过90个,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实验室不仅输出检测技术和设备,还为当地实验室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中国抗疫中应用的“黑科技”也在多国疫情防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泰国曼谷,诗里拉吉医院通过与华为合作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每例病例的CT扫描诊断时间从15分钟缩减为25秒,准确率提升至97%;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疆无人机在空中消杀,还可搭载3D打印盒并运输血液、咽拭子等样本和物资;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由中企提供、配备热感摄像头的人脸识别技术设备在城中最大的交通枢纽“大展身手”……
数字经济:为复苏赋能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发展“新动能”不断显现,并呈现开放包容特征,助力全球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去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增长到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开展全球合作,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已与多个国家签署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文件。
近年来,数字经济合作成为中非合作重点方向,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数字化转型,到物联网、移动金融等新技术应用,全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企业参与了多条连接非洲和欧、亚、美洲大陆海缆工程;与非洲主流运营商合作基本实现非洲电信服务全覆盖;建设了非洲一半以上无线站点及高速移动宽带网络,累计铺设超过20万公里光纤,帮助600万家庭实现宽带上网,服务超过9亿非洲人民。
中国还将为非洲援助实施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支持建设中非联合实验室、伙伴研究所、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切实帮助非洲国家缩小“数字鸿沟”,赶上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步伐。
数字经济合作也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长的新动力。从阿里云协助打造智能化“榴莲云平台”为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种植业者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到中国-东盟智能跨境物流平台提供一站式智能跨境物流服务,再到电商网红主播“在线吆喝”……数字经济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提质升级,为当地产业升级及民生改善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东盟与中国贸易仍保持繁荣。
绿色创新:促国富民丰
在中国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中国的相关技术和经验也在助力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当地发展注入持久的绿色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中方注重“依国开方”,因地制宜帮助当地经济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由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企业合资建设的扎纳塔斯风电项目是中外清洁能源合作的一个缩影。扎纳塔斯是哈萨克斯坦南部的一座城市。在哈萨克语中,“扎纳塔斯”是新石头的意思,这座城市因磷矿石而兴,又因矿产工业没落而衰。如今,风电赋予扎纳塔斯新的生命力。
距离市区不到10公里的这一中亚最大风电项目每年可发电约3.5亿千瓦时,能满足100万个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大大缓解哈南部地区缺电现状。相比同等容量的火力发电,风电场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并减少大量温室气体和灰渣排放。
“扎纳塔斯是幸运的。这个仅有约2万人的丝路沿线小城,如今赶上新能源发展的浪潮,居民有了新工作,财政有了新税收,城市也就有了新生命。”扎纳塔斯风电项目哈方投资方维索尔投资公司管理合伙人阿尔马斯·丘金说。
肯尼亚东北部加里萨郡地处干旱炎热的沙漠地带,中企在这里承建了一座光伏发电站,年均发电量超过7600万千瓦时,可满足约7万户家庭38万人用电需求,不仅让当地居民摆脱了缺电困扰,还极大促进了当地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如今在肯尼亚,不仅是光伏发电,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也深得当地居民喜爱。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得益于中国推动的资本流动、技术和知识转移,非洲大陆实现碳中和的进程正在加快。
在20多个欧洲国家,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累计已为当地减少7万多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东盟、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区,基于北斗系统的土地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成功实施。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月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同比增长0.9%,连续第三年位居申请量排行榜首位。共有13家中国企业进入了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人排行榜前50位。
璀璨星河中,“天问”探火、“羲和”探日、“神舟”与“天和”对接;广袤大海里,“海斗一号”成功实现万米下潜和科考应用;杳杳冥冥间,“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实现量子优越性……中国科技在多个领域不断探索前行。
寰球同凉热,人类共命运。“创新中国”将与全球分享更多的新“宝藏”,给更多国家带来共同发展的新动能。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