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全国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科技人才“撑腰” 给中小企业“补课”
体现法治精神 守护民生底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2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关切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为科技人才“撑腰” 给中小企业“补课”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能力提升和企业发展引领。如何引导人才推动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代表们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秦飞代表:

支持企业科技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秦飞说:“如何引导人才服务于国家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推动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评价是指挥棒。”今年,他带来一份建议,呼吁给予企业的科技人才更多支持,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秦飞说,目前国内的主要人才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置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设置的“长江学者”计划,以及各地方设置的人才支持项目等,主要面向自然科学等基础研究,评审时也主要以论文成果为主。至于企业的科技人才,由于其成果多为技术秘密,不便以论文形式呈现,再加上这些人才项目很少关注企业科技人才群体,致使企业优秀科技人才长期得不到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支持。

“这种局面使得很多青年科技人才不愿意去企业工作,高校教师也不愿选择重要工程技术问题研究,而只是跟踪热点文章以发论文为导向开展科研,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导致高校科研和企业实际需求‘两张皮’问题。”秦飞表示,尽管目前出台了一些文件和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从事科研工作,但收效甚微。

为改善上述问题,秦飞提出两点建议。首先,在国家层面设立国家杰出青年工程技术基金,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等级别,主要面向企业科技人才给予支持,以解决“卡脖子”等关键技术为主要评选标准,并建议重点向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企业科技人才倾斜。

此外,建议国家设立专项科研项目,用于资助高校教师到国内企业开展科研工作。项目应规定高校教师为申请人,但须与企业联合申请,以解决企业关键技术为目标,并规定项目申请人和主要成员每年在企业的最少工作时间。

杨元庆代表:

支持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带来了“关于用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杨元庆表示,虽然短期内国家面临着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基本面好、韧性强、潜力大。“要用恒心和信心,继续把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势,用‘新IT’赋能中国制造的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尤其要重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保障高质量就业,这样才能坚持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说。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数字经济的发展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主要方面。“我认为,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数字经济只有根植于实体经济的基座中,才能焕发出更大的价值,根深才能叶茂。”杨元庆说。

杨元庆认为,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中小企业和大型行业企业同样重要。中小企业不仅是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对就业、民生等问题都影响重大。但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少中小企业面临数字化基础薄弱、资金和技术人才匮乏等挑战,升级改造动力不足,也缺乏清晰的着力点和抓手。因此,大型行业企业应当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帮助好、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局面,以此来支撑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杨元庆带来了“关于用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的建议。他建议,政府和相关协会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把握不同行业与区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更高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补课’。”此外,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评估咨询、培训与资助方案,切实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还要科学精准制定帮扶政策,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等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