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位体育老师的冬奥之约
用爱呵护每颗小牙健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3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体育老师的冬奥之约
——记北京交通大学体育教师吴序
 

每天凌晨三点多出发,下午五六点返回,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在零下20度的室外站立、奔走,赶上下雪天,眉毛不到两小时就覆上冰霜;与外籍技术团队频繁互动交流……这个寒假,北京交通大学体育教师吴序一直在位于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忙碌,作为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国内技术官员,他顶住重重压力,出色地完成了一个月的赛期工作。

吴序在北交大担任体育教师兼高水平羽毛球队教练,滑雪是他的个人爱好,从2014年开始上雪至今,他的单板水平已经到了在高级道上腾挪自如的程度。2018年,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北京高校教师教练员滑雪培训班,一边推广冰雪课程,一边为冬奥储备技术人才。他参加了几期培训,水平得到各方认可,最终通过选拔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国内技术官员。

“过去国内对高山滑雪的关注度少,大家都不太了解,实际上这项冬奥会中历史悠久的赛事,影响力很大,我们都称它是滑雪项目‘皇冠上的明珠’。”吴序希望通过北京冬奥会能吸引更多人关注高山滑雪,参与冰雪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今年1月21日,吴序进入闭环工作期,没有大赛裁判经验的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把工作想简单了。“技术官员其实与普通裁判不同,不是只管打分裁决,还要干很多工作人员的活儿,比如雪道的建设、平整、维护等都需要我们来做,工作量特别大。”

原来,高山滑雪的技术性很强,比如赛道每经过2个运动员,技术官员就要顺着运动员的行进路线去推雪,把雪道还原成平整的样子。此外,赛道非常陡峭,又是冰状雪,前期需要由团队穿着冰爪共同抓着一根十几米长的水管完成注水工作。此前国内缺乏注水的科学标准,通过冬奥会赛前培训,使赛道的建设和维护在最快时间达到国际赛事要求,这显然不是雪场普通工作人员能够胜任的,需要专业的技术官员实现。

此外,比赛场地的搭建、准入控制等工作也是由他们负责的。像吴序负责的终点区域,刚来时这里是一块什么也没有的雪地,他和同事要把设备搬到现场,按照赛时标准搭建,并架设起大屏幕,围上防撞气垫等。充气量达到多少、气垫搭成什么角度、下雪时雪量维持在多少,这些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他们不禁自我调侃是“裁判+保洁员+搬运工”。

不仅工作内容繁多,工作环境也非常考验人。高山滑雪项目的赛时很长,从驻地到位于延庆小海坨山的赛场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再坐上半个小时缆车才能到山顶,所以吴序每天凌晨三点多出发,六点多到达雪场,七八点进入工作状态,下午五六点才返回,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总觉得觉不够睡。

更为艰苦的是,高山滑雪中心海拔2000多米,白天温度在零下十几度,在室外工作时间长了,即使穿着“全副武装”也照样冻得发抖。而且山上到山下距离很长,工作人员使用的滑道有七公里,加上雪道落差大,雪面光滑,上去下来一趟非常消耗体力,且存在一定危险性,有的技术官员在赛事准备时不慎滑跌,一下子就滑出去几百米,直到撞上拦阻物才停下来。

中方的技术官员不可避免要与外国专家团队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各种技术问题。吴序与同事们除了回屋、吃饭以外,其他时候都要戴着口罩,哪怕在室外也不敢放松,十几个小时下来脸上勒出了明显的痕迹,一天要换两三个口罩。

吴序2019年做过腰部手术,现在遇到这么多挑战,他却没有要求照顾调岗,而是咬牙坚持下来。“我在工作团队里属于新人,很多老同志坚守多年,存在各种伤病困难,他们都没有讲任何条件,我怎么好意思退缩呢?而且北京是‘双奥之城’,能参与保障服务就很让人自豪了,既然来了,我就不想退出。”他在腰部贴上暖宝宝,像没事人一样照常干活。

冬奥会开始后,有一个比赛日特别寒冷,体感温度达到零下20多度,吴序和同事来到工作地点,在他们之前有位老师值守第一班岗,待到换岗时,他的眉毛和眼睫毛上已凝结成霜,就像白胡子老人一般冲他们微微一笑,那一刻,吴序被深深打动了。“这位老师一直是这样的工作状态,按照他的资历本来不用这么拼命,但他总是最早出去最晚回来。”这位老师以身作则的奉献举动就是无声的榜样,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几乎每个人都成了“拼命三郎”。

2月20日高山滑雪项目举行最后一场比赛,由于前一天刮大风导致比赛延迟,所有人都在期待这天能够顺利完赛,一大早就上山去准备。吴序和同事负责把几十斤重的领奖台拆分,再搬运到广场上。别看路途只有200多米,却是有坡度的,倾斜角度相当于雪场中级道。他们戴着口罩和雪镜把设备从坡上搬到坡下,颁完奖再搬回来,已是累得喘不过气来。所幸当天天公作美,比赛顺利完成,在颁奖仪式结束后,看着周遭亲手打造的赛场,想到大家工作的点滴,吴序感慨万千,觉得特别骄傲,“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句话已融入血脉,化为几十天以来的辛苦付出。

北京冬奥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吴序正在调整,将担任高山滑雪项目竞赛秘书、配合竞赛长和各部门主管做好比赛保障及管理的他,将继续服务于冬残奥会。面对“后冬奥时代”,他说在这次盛会上学到很多东西,回到北交大后会和学生详细介绍,传递奥运精神,分享对奥运保障人员的爱国、奉献、吃苦耐劳精神品质的个人思考,推动冰雪运动在高校的发展,选拔更多相关人才,影响带动树立通过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理念。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