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情怀
3上一版
 
■征稿启事
巧手绘制“冰墩墩”
元宵佳节 闹花灯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宵佳节 闹花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代。据传,汉文帝为庆祝于正月十五平定“诸吕之乱”,每逢这一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等人所制定《太初历》,便已将正月十五“元宵”这日定为民间节日之一。

“元宵节”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天空明月一轮满,人醉春风万里明”。中国的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老百姓家家都挂起红灯笼,以示庆贺。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据史料记载,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上元灯节”曾“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成为当时一大景观。

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彩灯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元宵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明永乐朝在午门前大设灯山,又在东华门外设“灯市”,便为今天的灯市口所在地。

“挂花灯”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是祥瑞吉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未来的向往。在历史上,张灯结彩是元宵夜最突出的景观,北京传统的灯彩活动主要在元宵节举行,后来逢到盛典、新婚、寿辰、节庆等喜事也都要张灯结彩,营造喜庆气氛。

一说到宫灯,很多人都会想到天安门城楼上曾经挂的八盏大红灯笼。我的外甥喜子是宫灯制作厂商、北京美术宫灯厂的退休员工。喜子跟我介绍说,天安门城楼上的这8个大红灯笼,直径2.25米、高2.23米,重量大约80公斤。每一盏至少3个人才能环抱过来,维护时通常由8个人抬进抬出,真是名副其实的大红灯笼。当初制作灯笼的时候,灯笼制作者李冬雪老人还没有做过这么大的灯笼,心里不是特别有底。三天三夜,李冬雪老人和几个助手吃住不下城楼,终于如期赶制出这8个大红灯笼。一直到45年后它们从天安门城楼上“退役”时,这8个竹制的灯笼历经风吹雨打,主体框架还是完好如初。

中国北方著名的灯会河北涿州灯会历史悠久、名扬八方。2012年第十二届“中国涿州花灯节”时,我们受涿州市政法委领导之邀前来赏花灯。但见涿州大街小巷火树银花,这里闹花灯的传统不亚于春节的热闹,“龙腾盛世灯”“锣鼓迎春灯”,五颜六色的花灯把涿州市装点成了不夜城。

可以传承2000多年而经久不衰,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的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至今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刘连良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