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黄向文刚刚获得一枚冬奥会纪念章。“这枚是北京春节系列徽章之年味‘贴春联’,既有北京冬奥元素,又有‘福’字和春联,特别喜庆。虎年这个春节,能在品鉴奥运徽章中度过,很有意义。”黄向文告诉记者。
黄向文绰号“道兄”,在中国奥运徽章收藏这个圈子里,他可谓是“活字典”。每每有奥运徽章的出处不清楚,“道兄”都会在社交平台上“答疑解惑”。“我手里拿的这枚徽章是一套,共8枚,以老舍的文章《北京春节》为灵感来源,解读北京的年味,并且每一枚徽章都能从文章中找到出处。”说起每枚徽章的故事,黄向文都是娓娓道来。
一页页翻看着黄向文的徽章包,相信无论是谁,都会发出声声赞叹。一枚枚精致的徽章,来自各个国家,不同的盛会。黄向文与奥运徽章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亚运会举办期间,那时年仅20岁的他在工人体育馆、北辰运动员村,看到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交换徽章,从此,徽章在他心里种了草。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徽章交换这个新鲜的奥运文化活动,让很多中国百姓眼前一亮。北京奥运会期间,王府井、朝阳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都有专门的徽章交换场所,黄向文也借此交换到了形形色色的徽章。
在徽章交换的过程中,黄向文也经历了特别的事情。那是北京残奥会闭幕当天的下午,黄向文正在徽章交换区活动,一名观众“盯”上了他手中的一套《笔墨纸砚》纪念徽章,随即提出,要用当晚在鸟巢举行的闭幕式门票,进行交换。“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黄向文回忆说,“我虽然痴迷徽章,但我更热爱奥运,能够在现场观看残奥会闭幕式是很多人的愿望,但毕竟只有几万人拥有这张门票。我通过徽章交换实现了心愿,只能让我感叹徽章交换的魅力,并对此更加热爱。”
奥运结束后,国内外“章友”天各一方,但徽章的交换却一直没有结束。“章友们”自发成立了中国体育徽章收藏俱乐部,现有徽章爱好者近千名。
“最初收藏的奥运徽章,主要是看颜值,但随着收藏的不断深入,我发现很多徽章背后的寓意和故事才是最有价值的。”在黄向文眼中,那些有故事的奥运徽章,就是奥运历史的最好见证。
例如,他有一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的徽章——拳王阿里点燃火炬的形象跃然在上。黄向文向记者讲述,人物镌刻在徽章上并不多见,但只要是有人物进入奥运徽章,那一定是有故事的。“每次走出国门交换徽章,只要是带有人物的徽章,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换回来。有些也许当时没研究清楚,但换回来后研究,必有新发现。”黄向文告诉记者,也是从那届奥运会开始,收集带有标志性人物的徽章,成为了他的另一条收藏线。“北京2008年奥运会,刘翔的形象出现在了很多徽章上面,虽然他最后没有成功,但当时国人的期盼,在徽章上面留下了历史烙印。”黄向文说,不同的奥运城市会选择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选择,就是一种文化呈现。
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黄向文也开始了冬奥会主题的收藏。“普及冬奥知识是冬奥筹办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徽章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黄向文说,“北京冬奥会徽发布之后,特许产品销售火爆,而徽章依然是销售最好的品类。要想宣传好冬奥知识,就应该把徽章这个载体利用好。据我了解的情况,冬奥运动项目的徽章就受到了极大关注。”
为了了解冬奥会纪念徽章,2015年冬天,黄向文去了冬奥会城市普莱西德湖,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奥博会。为了体会冬奥会的奥运徽章交换,他还全程参与了平昌冬奥会。去年7月,由北京冬奥组委举办的“北京2022奥林匹克徽章文化周”举行,这是是奥运徽章收藏爱好者们的一场盛会,黄向文从收藏的徽章中精选了一批,成为一名传播冬奥文化的志愿者。目前,黄向文已经收集10多万枚奥运徽章了。
受疫情的影响,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徽章交换的活动无法线下进行,但此前,黄向文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不少北京冬奥徽章。“春节期间,我和家人在家里收看冬奥开幕式,观看各项我喜欢的比赛,为我国的运动员加油喝彩。也希望在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过程中,能有更多的人喜爱上奥运徽章。”这是黄向文的心声。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