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画说什刹海冰雪十三绝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说什刹海冰雪十三绝

冰上龙舟
冰嬉
冰上蹴鞠(冰蹴球)
冰木射
堆雪人
银锭桥『溜冰』
冰滑梯
雪地拔河
冰出溜
冰车
冰捶丸
冰陀螺
滚雪球
 

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逐渐临近、京城各大冰场相继开放,各式冰雪活动也在持续升温。作为西城区唯一开放式冰面,什刹海计划在春节期间以居民冰雪体验活动的方式开展嘉年华,融入“什刹海冰雪十三绝”体验,喜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什刹海是老北京的一张金名片,而这张金名片里还有一张冬季民俗的名片,那就是“什刹海冰雪十三绝”。这是发源于什刹海,并且在近些年申办冬奥、迎接冬奥中再次复兴于什刹海的冬季运动,带有强烈的民俗色彩和童年回忆感。

西城区冰蹴球协会会长、冰蹴球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红旗介绍,“什刹海冰雪十三绝”系由著名民俗专家赵书老先生建议,经相关热心传统冰雪运动的人士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挖掘整理,最终由民俗画家杨信老师创作完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冰滑梯、冰出溜、冰爬犁及冰上拔河等十三个场景的艺术再现,在还原京华胜地——什刹海冬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人文景象,让人们在了解体验冰雪之趣的同时,也收获更多有关冰雪的知识。

冰上龙舟是传统龙舟运动项目的创新和延伸,即保留了龙舟运动技巧与竞技性,又打破了龙舟季节局限性。这是一项融合竞技性、团队性、娱乐性的全新冰上运动。2011年北海公园太液池,经过演变的冰上龙舟首次亮相,也开启了什刹海冰上龙舟的比赛项目。

1618年,清太祖努尔哈赤颁训练兵法书,躬统步骑征明,谒堂子。清王朝入关后,清廷将冰上阅兵式“冰嬉”定为八旗部队的军事训练内容之一。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在太子河举行首次冰上阅兵式。清朝时,几乎每年冬季都在京城的北海、南海等地冬训“冰嬉”,接受皇帝检阅。

这种游戏早年间起源于在冰上取冰的劳动人民,在凿冰时把小块儿的冰用脚踩住,滑向远处。后来发展到冰上比赛运动,这种运动也逐渐变化成为“冰蹴鞠”。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阅兵蹴鞠。2015年,什刹海后海冰场重新恢复了该项传统冰上运动。

这项中国传统冰雪体育项目,是唐代时创造的一种球的玩法。经过什刹海民俗专家挖掘整理,冰木射设计24根木柱,代表24节气,其中代表春、夏、秋节气18根木柱,冬季节气的6根。根据击中相应节气木柱,获得相应成绩。

以前北京的冬天,从来就不缺雪。早年间一个冬天漫天大雪数不清能下多少场,什刹海冰面上,更是一层又叠一层,不几天就积攒的挺厚了。到了这场景,住在周围的孩子就吵闹着要“堆雪人”。俩儿煤球当了眼睛,一根胡萝卜儿当鼻子,再找个破瓦片儿插进雪里,弯曲的瓦片儿正好像滑稽的笑容,最后不知道从哪再找个破筐或瓦盆儿,扣在雪人头顶,雪人就算堆完了。

北京小燕京八景之一《银锭观山》,桥东叫什刹海前海,桥西是什刹海后海。遥想当年“银锭观山水倒流”漕运大船源源不断从此桥开往西海的终点码头是何等气派。冬季到了,附近的达官贵人以及平民百姓穿着冰鞋从桥下滑过,是何等的惬意。景儿还是那个景儿,物是人非,昔日春夏秋冬的前朝后市繁华景象,仿佛还是昨日。

什刹海冬天最让孩子们高兴的玩具是“滑冰梯”,什刹海前海小岛四面环水,是一年中只有冬天才能上得去的地方。夏季只有能在深水游泳的人才可以上去,岛上粗壮的柳树低垂着柳枝,贴着水面摇曳。到了冬季,小岛周围的雪堆积如山,才形成了天然的“冰滑梯”,自然也吸引了周边疯闹的孩子。

它是什刹海冬日为数不多的运动项目之一,早先起源于冬天到什刹海“窖冰”(取冰)壮劳力之间的热身运动。后来发展到达官贵人、商贩走族相继参与的冬季运动。

这是什刹海冰上玩的最多的游戏之一,早年间,无论是冰上玩耍还是过河抄近道儿,人走在冰面上都是“打冰出溜”。后来发展到孩子竞赛的游戏。

早年间,到了“大雪”日,北京的景儿就变成了另外的世界,雪永远都眷顾大地的一切,就连北京的中轴线最北端钟鼓楼,高大的建筑在雪中也依然显露出皇城的威严。从早到晚,大人孩童在寒冷的冬季充分享受着什刹海冰上的快乐。

冰捶丸最早起源于宋代,至唐代盛行。场地一端放置一直径5厘米标志旗,参赛人员站在击球点后等待,比赛双方先投球离标志旗近的一方先击球,参赛人员手持球杆立于击球点外进行击打,让球击中标志旗,第一名选手后由对手击打。如均未触碰到标志旗,选手应在球停止位置继续轮流击球。当触碰到标志旗后用杆最少者名次靠前。

抽懒懒婆(抽陀螺)是孩子们冬天冰上玩得最多的游戏。光滑的冰面上,懒懒婆一鞭子下去,能旋转好半天。孩子们在冰面上还有时玩“过界”,也就是看谁一鞭子能抽过规定的界限。后门桥是漕运连接京杭大运河最后的水匣,到了明朝时期尽管多次梳理河道,但终于把这条重要的水系废弃了。昔日热热闹闹的终点码头逐渐落下帷幕。后门桥是“前朝后市”唯一的一座汉白玉石桥,桥下趴着的石兽在这里也默默注视了800年的水系。

早年间,到了这个月份什刹海冰上就算热闹了,入冬多日,大雪早已眷顾了很多次,光滑的冰上也积攒了厚厚的白雪。几个孩子从不远处滚来的雪球,碾粘出一条清晰的冰面。

主讲人介绍:

周红旗:西城区冰蹴球协会会长、冰蹴球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2015年起,他积极推动西城区冰雪运动的开展,连续组织举办了西城区青少年冰蹴球邀请赛,多次开展冰雪体验活动、知识讲座和展览;2020年组织首届“京宝儿”杯京津冀冰蹴球大赛。

□主讲人:周红旗 配画:杨信

(本报记者陈曦整理)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