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双减”背景下 孩子们第一个寒假怎么过?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减”背景下 孩子们第一个寒假怎么过?

邰怡明 绘图
 

“以前, 孩子的寒假都是在各类补习班、兴趣班中度过的,现在没有辅导班了,该咋办呢?”“寒假,大部分时间是跟老人在家待着,老人总是太惯着孩子,任由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电脑,容易伤害视力,这可咋办呢?”不知不觉,中小学生的寒假模式已经开启。如何让孩子过好“双减”之下的第一个寒假,成了摆在不少家长面前最迫切的必答题。那么,面对活泼好动的中小学生,这个寒假,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呢?一起来听听家长和专家怎么说。

黄先生 传媒公司职工 儿子 14岁

今年寒假我和孩子共同的作业——学会滑雪

今年,这个寒假我和儿子有一个共同的作业——学会一项冰雪运动。借着北京开冬奥的热潮,我准备跟孩子一起成长,学会一项冰雪运动——滑雪。

这是我和儿子的“君子协定”。目前,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我觉得孩子应该学会自理和辨别能力,所以很多事情我都会安排给孩子干。我们提前制定了相应学习计划,比如说前期儿子考察去哪里学,一定要货比三家,最后选择一家性价比高的。此外,买衣服、鞋子、滑板、头盔这些事情也一应交给孩子。我跟孩子约定:考虑到我日常需要上班,所以我负责出钱,孩子负责跑腿。此外还有一项约定,就是虽说学会滑雪是我们给自己定的“作业”,但是除此之外,孩子还要有自己正常的学习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

有了这个计划之后,最近孩子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一有空就去跟同学打听哪有滑雪场,哪里能买到用具,还会约上同学一起去体验,为我们开启学习冰雪运动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儿子都会第一时间跟我“汇报”一天的收获,分析哪家滑雪场的设施好、价格合适……

通过这些前后的实地“考察”,我发现孩子最近成长了不少,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都成熟了,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孩子的思维方式都有了变化。一天孩子跟我建议说:“爸爸,这学费还挺贵的,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寒假时间比较自由,我报一个班,周末的时候我教你,你看咋样?”我一听,就乐了。

就看孩子目前的“精气神”,今年这招还行。

王女士 护士 女儿 10岁

学厨艺 干家务 让孩子学会独立

今年春节注定依然是一个不平常的春节,疫情此起彼伏,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已经做好了繁忙和随时待命的准备,其实各行各业的人都是这样,每次一个地方发生疫情,大家都是八方支援。这没什么可说的。我就是觉得对孩子有点愧疚,工作忙到飞起来,没事时间陪孩子,但是孩子却似乎长大了不少,以前那个爱磨蹭,啥事都需要妈妈的小女孩不见了,变成了独立的小女生,回家自己写作业,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准备第二天穿的衣服……让我很欣慰,放心了不少。今年这个寒假,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学做饭。女儿说:“妈妈工作太累了,我要做美食给妈妈吃。”听完之后,自己立刻被治愈了,家有小棉袄真是太幸福了。

今年虽然是“双减”的第一个寒假,但是学校和教委提前准备了好多线上线下的课程,涵盖家庭教育、劳技体验、艺术、文化、生活、素质、国学、健康八大种类的课程,我让女儿喜欢哪个就学哪个,学会独立自主挺好的。

虽说陪孩子的时间很少,但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我并不想给孩子过多保护。除了孩子自己提出的学做饭的计划,我还准备让孩子多锻炼,增加孩子的免疫力。所以,只要我休息的时间,都会带孩子去跑步或者爬山,哪怕到附近的公园转转都行,既能确保一个跟孩子的亲子时间,又能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李女士 会计 儿子 12岁

与孩子来一场北京文化深度游

虽然孩子生活生长在北京,但是对北京的文化了解却不是太多。孩子的爸爸就很喜欢历史,儿子也跟着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对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我一想,北京原本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很多人大老远的来这里旅游,我们何不先把家门口的风景看完了,历史知识了解透了,之后再谈诗和远方岂不更好。

于是,有一天我就问儿子:“北京为什么叫四九城呢?”儿子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还自己上网搜相关知识,后来我就建议儿子说:“这个寒假咱们来一个北京深度游怎么样,穿梭于北京的胡同之间,探寻历史。”儿子一听,立刻就答应了。

故宫、景山公园、颐和园等地儿已经给儿子安排上。此外,还有一些城门和胡同也给孩子列入了计划。老北京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老北京的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是老北京城的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它们分别为: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些地方都留给孩子自己去探寻。

虽然历史已过千年,但是这些遗迹会告诉我们很多故事,让孩子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去追溯历史,引发思考,这是我希望这次“北京游”真正带给孩子的东西。

北京市门头沟区育园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宋茂盛

探索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实现孩子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的落地与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鲜空气。孩子们回归了校园,不在外面的培训班周旋,家长们从不适应到理解再到支持,孩子们的天空慢慢变蓝了。“双减”实质上是以减负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从孩子成长规律出发,探索更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最后实现孩子健康成长。

“双减”之后,孩子们即将迎来第一个寒假,没有培训班的寒假里,应该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呢?

第一、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

作息时间要科学一点,实际一点,不要好高骛远,争取每天都能做到。要将完成作业、做眼保健操、体育锻炼、家务劳动、读书、与伙伴玩游戏等内容综合考虑,由孩子和家长共同监督完成。合理的作息可以培养孩子自主、自理、自律、自觉的品质,特别是在当下“双减”的背景下,孩子可支配的时间长了,这种品质的培养,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非常的重要。

第二、要加强体育锻炼。

“野蛮其体魄,无体育不教育”,每天锻炼时间必须达到1-2小时。北京中小学体育健康评价已经进行了改革,小学生体育健康测试成绩纳入中考,可见国家对体育、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在寒假中,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喜好自主选择体育运动,把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在作息表中进行明确。

2022年寒假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冬奥会,将于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举行。孩子们可以收看冬奥会的比赛实况,感受运动的魅力,特别是学习运动健儿不畏挫折、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爱上体育运动,掌握一两门体育特长并伴随终身,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每天坚持读书。

我很喜欢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读书,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思想“活水”,我们才能丰富自身的底蕴。在“双减”之后的第一个寒假,孩子们不用背负太多的学科知识,完全可以静下心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这种徜徉不是被逼迫的学习,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愉悦的阅读,读书带来的快乐,会让孩子在养成阅读好习惯的同时爱上这种行为。要知道,读书不仅仅能够启智润心,更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度。

第四、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寒假里我们要度过中国传统佳节—春节,科学合理的膳食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讲要格外重视,吃进去容易减下来可太难了。远离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它们是孩子视力和肥胖的隐形杀手。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走进博物馆、图书大厦,甚至大自然,这些场所对于孩子成长都有很多益处。

最后,祝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

本报记者 任洁 杨琳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