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召开落实《关于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新闻通气会,北京推出17项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据悉,本市将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建立科技成果披露机制和勤勉尽责容错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岗位、人才引进和资金保障。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措施》分五大方面,共17条内容,主要聚焦核心问题,通过夯实制度基础,压实主体责任,引导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等方式,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流通渠道,力求全面消除成果转化堵点。
《若干措施》提出,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人才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并推动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技术转移机构,采取调剂编制或可特设岗位,面向国内外聘用高层次紧缺急需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在岗位管理、职称评审、兼职离岗创业、薪酬激励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探索。《若干措施》提出,对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承担竞争性财政科研项目、提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等有关科研人员进行激励,不受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允许事业单位聘用的高层次人才,以及按规定设置的特设岗位的聘用人员,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不受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限制。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目前明确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兼职、在职创办企业等“六种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共有266名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科研成果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艺术等领域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