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些戏剧深藏着密云人的根与魂”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戏剧深藏着密云人的根与魂”

《奔腾不息的潮白河》
《奋斗的幸福》剧照
《蒲公英的乡愁》剧照
演员正在自制道具
 

在密云,有这样一群文艺爱好者,他们致力于创作家乡故事,热衷于戏剧表演,用立体的表演形式,讲述密云故事。虽然他们不是专业演员,或来自机关办公室,或来自工厂一线,抑或是医生、教师、退休干部……但舞台上的“保水三部曲”——《蒲公英的乡愁》《奋斗的幸福》《奔腾不息的潮白河》,不仅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戏剧表演盛宴,而且展现了团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和满腔浓郁而热烈的乡愁。

前不久,记者走进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梦源美丽乡村”原创艺术作品工作室,见到了这群用戏剧讲故事的人,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戏剧人生,感受他们的别样密云故事!

因为热爱艺术

他们自编自演自导戏剧节目

2015年,身为当地荣誉村民的彭光宏在密云水库边的石马峪村成立了“梦源美丽乡村”原创文艺作品工作室,在乡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时,村里娱乐活动和形式不多,于是我召集乡村文艺爱好者创作表演短剧、小品、情景剧,受到了热烈欢迎。”在村民一呼百应的支持下,在村书记王海明和村文化干部陈龙祥的积极奔波下,小山村搞起了“乡村春晚”,村民用小品、短剧讲故事的方式,一下子成了“乡村春晚”里的亮点。

随着表演内容和形式的大受欢迎,小团队逐渐走出了小山村,受邀到其他地方表演。随着眼界的开阔和不断学习,这支乡村戏剧表演团队开始渴望更专业的平台和更大的舞台。

“2019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来到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这个平台,表演团队也进行了调整和升级。”回忆过往,对昨日的场景,彭光宏依然历历在目。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及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的大力帮助下,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关怀下,“戏剧艺术走进魅力密云”第一期工作内容经区教委批准正式启动。“中心践行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培群众文化之根,铸乡风文明之魂,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代主题,成立了‘梦源美丽乡村’原创作品工作室。”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主任王笑怡说,同时,面向市民开办戏剧表演艺术班,聘请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家进行教学,将选拔出的优秀学员组建密云区社区居民第一支话剧团——“渔阳明珠”话剧团。

“前来报名学习戏剧表演的100多名学员,来自全区各行各业,从20岁的年轻人,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我们都热烈欢迎。”彭光宏告诉记者,每周一次的培训课程都是利用学员们业余时间进行的。

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原创项目——《蒲公英的乡愁》,是彭光宏在2017年创作的话剧剧本。该剧紧紧围绕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库区移民这一历史事件,通过描写潮白河畔石骆驼村以陈有田一家为代表的移民形象,生动刻画了三代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事实上,为彻底根治潮白河水患,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库区内67个村庄5万多人要迁出库区。长达半个世纪的库区移民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几代移民人的故事可歌可泣。”彭光宏介绍。表演中,他们邀请了密云区文化馆和密云区广电中心的专业演员,但大多数参演者均为石马峪村民、移民后代以及社会演出团体的业余演员。

因为热爱家乡

他们用艺术讲述家乡故事

密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这群草根艺人用戏剧艺术的形式讲述身边的故事,演绎身边的人物;用密云人创作密云故事,演密云故事的方式,留住乡愁,让子孙后代了解密云的历史。

2019年8月,彭光宏和王笑怡又合作创作了四幕舞台剧《奋斗的幸福》,由周琪担任执行导演。“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故事是真实的史实。”彭光宏向记者娓娓道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人民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浪潮中。此时,为彻底根治潮白河水患,解决京津冀供水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修建密云水库。

当时,修建水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水库的大军中,涌现出很多先进人物,密云县的“十姐妹”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是一支由城关公社、南菜园大队和四街大队10名20岁左右的姑娘组成的突击队,她们中最大的20岁,最小的17岁。自愿报名参加水库建设的“十姐妹”在临行前向大队党支部和乡亲们保证:“不扛回红旗,不修好水库,绝不回来见你们。”舞台剧《奋斗的幸福》,以这段史实为依据,以英雄的“十姐妹”为原型,再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里,密云人的那种奋斗情怀。

他们的每一次创作,都是在真实的历史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作。为了能全面了解当年的密云故事,彭光宏除了要到档案馆查询大量资料外,还会进行实地采访。

其中,原创五幕朗诵诗剧《奔腾不息的潮白河》的创作过程就历时半年。其第三篇章“沸腾潮白河”当中,有一场名为“告别香椿树”的表演——是一位因修建水库而被迫离乡的老农,对着院子里的香椿树,跪着说:“老伙计,你在这陪了我们祖辈几十年。不知道吃了你多少茬香椿,现在我们要走了,再也不回来了,你就在这替我们好好守着潮白河吧。”这一情景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而这段台词正是彭光宏在采访中获得的,源于一位移民讲述其父亲的真实故事。

因为热爱表达

他们用心演绎群众文化的根与魂

《蒲公英的乡愁》《奋斗的幸福》《奔腾不息的潮白河》被称为密云原创戏剧中保水题材“三部曲”。“我们的创作和表演团队都是土生土长的密云人,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热爱。演出过程中,演员们更是投入真情实感。”彭光宏告诉记者,演员王连远、廖文聪是退休教师,王凤云是退休干部,张静是文化志愿者,他们四位参与了三部戏的排练与演出。其中,王连远、廖文聪分别担任了三部戏中的主要角色。

“参演过程中,演员们不断挑战自我,从一名素人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表演技能的戏剧演员。”彭光宏说,演员张妙瞦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参与彩排演出,在剧组里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演员刘艺博是一名在职教师,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戏剧排练演出,担任重要角色,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退伍军人李腾云在塑造白乙化这一英雄人物的过程中,重拾军人的记忆,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革命者角色。而剧组中的祝福菊扮演者,既是一名演员又是一名剧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潮白河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保水三部曲”开演以来,场场反响热烈,深受百姓的喜爱。与此同时,“三部曲”也赢得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北京人艺等专业老师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接下来,“三部曲”还将持续推出进校园、进社区巡演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密云,了解密云故事,了解密云人民。”彭光宏说。

“观众的认同感,给予演员和创作团队更多的自信,而群众文化根和魂就在这份认同感里。”彭光宏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结合时代主题,深挖本土题材,发出时代声音。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彭光宏和他的团队正在创作以密云新刘棚户区改造项目为题材的原创话剧——“乡愁潮白河”,目前正在进行素材收集和实地走访工作。“我相信,很快会有新的原创话剧跟大家见面了。”对于下一个密云故事,彭光宏满怀信心与期待。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