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年建设,北京“菜篮子”再添重量级成员。28日上午,作为北京规划建设的四个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简称“鲜农批”)开张试营业。这是目前亚洲单体最大的“菜篮子”,运营后将与新发地市场形成错位互补保供模式,构成首都农产品日常安全供应的“双核”格局。
“鲜农批”地处朝阳区黑庄户地区,被京哈、京津、京沪、五环、六环等交通要道包围,距市中心、城市副中心、亦庄开发区均在15公里左右,位居三地“黄金中心点”,处在北京东南部进京农产品主通道上。试营业首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多样化商户 提供“一站式”采购
蔬菜厅、鲜肉厅、水果厅、粮油食品厅……走进北菜“鲜农批”,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记者了解到,“鲜农批”一期占地305亩,建筑面积61.6万平方米。市场由主功能区和商务配套区两个楼群组成。主功能区共8栋楼,主要用于批发、交易、展示和体验。商务配套区共5栋楼,主要为商户提供办公、工商、税务、金融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务。
在市场里唯一一家地方馆兰陵馆内,记者看到,15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了十几类100余种各色蔬果,其中不乏苍山蔬菜、空中草莓、苍山大蒜等在当地颇有名气的产品。
“我们这个兰陵县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进行蔬菜生产,从业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60%以上,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兰陵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承诺是‘净菜进京’,蔬菜在产地物流园进行加工,把非食用部分留在产地循环利用,比毛菜进京可以减少50%的厨余垃圾。同时减少了车辆运输以及人力成本,为都市绿色、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不仅外省市蔬果名产地看好这里,北京本地的蔬果种植户们也盯上了这里。
“我们想借助市场推广一下,让更多人认识农场和我们的菜。”怀柔小白河农场负责人赵利苹告诉记者,他们是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有3600亩连山地和平地,还有300多个大棚。日常以种植精品蔬菜水果为主。“像我手里这个西红柿,虽然颜色没有那么鲜艳,个头也不是很大,但吃上一口绝对能让您找到儿时的感觉。”
除了蔬菜、水果,“鲜农批”里其他种类的食品也是应有尽有。尤其在“首农美好生活市集”,这种感受更加明显。三元牛奶、古船面粉、大红门鲜肉……让消费者可“一站式”采购到耳熟能详的老品牌。
数智化助力
打造批发市场3.0版
圆圆的身子、矮矮的个子,乍一看有点像扫地机器人,实际上却是一位“大力士”,可以“一口气”背起十几箱橙子,不费吹灰之力,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就是搬运机器人。
此外,记者还发现了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拣选机器人等。这些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是“鲜农批”智慧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改变了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需要依靠人工来装、卸、搬、运的状况。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人,“鲜农批”里还有很多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高科技”。
在“鲜农批”的大数据中心内,三块电子屏幕上不停地闪烁着,分别播放的是疫情防控运营情况、车辆及食品安全检测运营情况以及价格指数中心。
“菠菜、花菜、毛豆、长茄子……”记者看到,在价格指数中心的屏幕上,当日菜品的名称、交易价格、交易量、单价、交易时间以及交易秤编码等信息一目了然,而下方显示的就是各种菜品的价格指数。
大数据中心可以实时收集商品的品种、价格、数量、产地、运输、检测等流通信息,建立数据模型,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形成具有行业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作用的价格指数,并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无缝衔接,彻底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信息孤岛问题,提高流通效率。“相较于传统批发市场,我们要打造的是数智化批发市场——批发市场3.0版。通过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现代制造等技术,实现管理、交易、结算、服务的全面数智化。”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