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妇女权益保障法迎来“大修”
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双双压减八成以上
向着“太阳”,再出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部公布“双减”工作阶段性成绩单
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双双压减八成以上

 

本报讯(记者 任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之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91.9%;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12月21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办实事 见实效”活动成效。

据了解,教育部已建立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减”工作直报平台,推动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认真落实“双减”任务。新学期开学以来,各地各校聚焦做好校内减负提质,创新工作思路,细化落实举措,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统计显示,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99%以上的学校做到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

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方案,在课后服务时间不仅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还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据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91.7%的教师参与提供课后服务,还遴选聘用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有效解决了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教育部校外培训监管司介绍,在学科类机构压减方面,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广东、青海、新疆、兵团等地大力推动机构压减,压减率都达到90%以上。在“营转非”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重庆、贵州、西藏、兵团等地积极优化流程,“营转非”完成率都达到95%以上。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