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3上一版
 
人机“合奏” 赛绝活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机“合奏” 赛绝活儿

操控机械臂缓缓完成实操考试题目
选手眼睛紧紧盯着机械臂顶端的笔尖
选手在赛前对设备进行调试
实操比赛,选手们对机械臂进行编程
随着清脆响亮的敲锣声,第四届经开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决赛拉开帷幕
选手们进行理论知识考试
 

诺兰特、揖斐电、北京奔驰、京东方……12月17日,随着清脆响亮的敲锣声,以“助力高精尖 建功新亦城”为主题的第四届经开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决赛,正式拉开了帷幕。在接下来的3天里,来自经开区10余家企业的26名选手们在赛场上展开巅峰对决。

比赛在经开区总工会教育服务基地举行。选手们完成理论知识考试,就来到了技能操作环节。进入赛场,房顶上,装饰的中国工会会徽标识,格外耀眼,让人热血沸腾。房间内,两台六轴机器手臂,冷傲自信,正等待着选手们来驯服。

建立程序名、示教编程、自动运行……选手们不停的用手指在示教器上编辑着,眼睛则紧紧盯着机械臂顶端的笔尖。根据任务要求,他们要在1小时内,尽可能准确、完整、快速的绘制出指定图形——经开区的蓝绿色LOGO。

“这个图形我们很熟悉,但也很有难度。它包含了很多不规则的弧形。”刚刚走出赛场的选手,来自京东方的工程师刘晓刚说,“比赛中,我还出了一点小插曲。因为笔尖压得太深,示教时,发出异响,无法顺利进行。我一瞬间就冒汗了。之后更换了笔尖,调整了心态。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以后,无论是工作中,还是比赛中,我都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来自SMC的工程师崔云普告诉记者,“虽然已工作十多年,但参加技能比赛还是第一次。这次比赛,感觉收获颇丰。尤其是前期备赛阶段,公司工会专门借了4套机械臂帮我们集训,经开区总工会也邀请专家对我们进行了细致地培训,开拓了我的视野。”

大赛专家组组长陈希军表示,这次比赛实行赛训结合,让所有参赛选手能有收获。样题也是机器人生成,让选手切实体会到这项技术的先进性,激发学习热情,而且题目难度高,已经达到了国家级水平。

“至于为什么选这么高的考题?那是因为经开区选手的水平就有这么高。”陈希军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培养了一名全国亚军。”

陈希军说的亚军,指的是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项目上获得第二名的选手,来自SMC的张子康。通过技能竞赛的平台,张子康从一名普通职工,一跃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在经开区举行此次大赛的过程中,他也有多重身份,既是培训老师,也是现场评委。

“赛前培训上,除了理论知识,我还把自己参赛的经验跟大家进行了分享。希望我的成长经历,给大家一些启发,更加珍惜工会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张子康诚恳地说。

经开区总工会主席安春玲表示,本届竞赛在工种上侧重通用技能,同时突出经开区高精尖的产业导向。希望通过技能竞赛等活动,切实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职工技能培养体系;以赛促学,以训促赛,不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激励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本报记者 陈曦/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